赠衡岳隐禅师

旧住衡州寺,随缘偶北来。夜禅山雪下,朝汲竹门开。
半偈传初尽,群生意未回。唯当与樵者,杖锡入天台。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猜你喜欢
蘼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日南鸿才北去,
今朝北雁又南飞。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
百年摩诘阳关语。
三叠嘉荣意外声。
谁遣伯时开缟素,萧条边思坐中生。
西山阳关万里行,弯弓走马自忘生。
不堪未别一杯酒,长听佳人泣渭城。
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
折腰米贱堪羞死,负郭田荒好力耕。
庭鹤惯侵孤坐影,邻鸡应信夜吟声。
年来更待贤良诏,咫尺松江未濯缨。
断霞低映,小桥流水,一川平远。柳影人家起炊烟,仿佛似、江南岸。
马上东风吹醉面。问此情谁管。花里清歌酒边情,问何日、重相见。
坐断青莲七宝池,又携铁锡踏嵌崎。
一千丈雪与心照,二十里云随步飞。
崖壁遍留吟墨迹,樵刍争看袒红衣。
山林湖海本无二,处处风光属指挥。
毕竟将何状,根元在正思。达人皆一贯,迷者自多岐。
触类风骚远,怀贤肺腑衰。河桥送别者,二子好相知。

梧桐蟋蟀。偏助秋萧索。粉壁红高灯烬落。月在阑干斜角。

千金一刻心期。楚云湘梦来时。不见桃花人面,空吟桃叶新词。

孤亭落照。一片青山宜晚眺。枉渚回波。短棹何人载酒过。

秪愁归去。蔓草寒蹊无觅处。他日重游。记取前溪双树头。

秦淮之水连青溪,君家芙蕖出水齐。性好丹青作花卉,含毫多在莲叶西。

张颠白日丹閒事,中散青霞郁奇意。画出芙蕖天下无,叶叶花花香扑鼻。

旧院风流往日多,沙嫩清箫传寿歌。齐梁艳曲为君唱,求画芙蕖日夕过。

长板桥边明月满,脱家十娘开别馆。枣花帘子捲晴云,邀画芙蕖香更薰。

千钱一幅传都市,一时好手谁如君。只今王谢俱零落,青楼歌舞不复作。

桃叶渡头空夕阳,东华园里无红药。君家寂寞在溪湄,南朝逸丹无人知。

顿杨二姓红颜尽,那有犀簪供画师。君且据梧复隐几,繁华销歇毋多悲。

强继高吟岂足论,聊持布鼓过雷门。解颐传咏知辞妙,落笔酬言怯思昏。

霜叶舞风鸣碧瓦,寒云漏月射清尊。好传秀句频惊座,索马行将戒守阍。

十旬风雨清明节,昨夜窗前见新月。
喜谓春晴可出游,平明携樽南陌头。
陌头不见花开处,城中城外多桑树。
桑树连天绿叶浓,落花尽在春泥中。
春泥浩荡从马踏,香魂宛转蹄躞蹀。
看花泪眼忽潸然,人生安得长少年。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评。记长楸走马,雕弓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儿眠儿眠娘心安。替儿消息暖与寒,提携暂免两臂酸。

两臂虽酸那能空,急拈箴线缝䙔幋。长命富贵刺阑干,儿兮儿兮欢不欢?

寣寣哑,誽誽讴。

酣醉送馀春,醒来恨更频。花残蜂蠹物,叶暗鸟欺人。
帘闭高眠贵,斋空浩气新。从今北窗蝶,长是梦中身。

语离遽何许,话旧复何时。

得鱼穿柳持上溪,溪村杳杳屋稀稀。
莫怪渔翁头易白,去年买鱼人又非。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无定河边蕃将死,
受降城外虏尘空。旗缝雁翅和竿袅,箭撚雕翎逐隼雄。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韩公在大历,高名悬日月。
游戏翰墨场,八分独奇绝。
遥嗤程邈钝,近鄙伯喈拙。
我来桐柏巅,洗眼见碑碣。
峍屼挟风霜,钟簴粲成列。
龟跗閟琳宇,铁画照清越。
至今毡墨工,石本走胡越。
引袖拂台山,山尽字乃灭。

地炉无火一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乞得苧麻缝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

祖龙火中书作堆,阿房相继为尘灰。九旬老儒食汉粟,元自咸阳坑外回。

向来传道心自许,挟书律在无俦侣。太常掌故来何迟,舌固犹存难正语。

闺中弱息谙圣谟,口相授受曾何拘。删书门下谁复在,一女拟当三千徒。

掌故心神只方策,耳目何尝滞声色。楚国虽亡见倚相,孔堂未上闻金石。

谩道方言多异同,济南不与颖川通。子襄科斗人不识,考论文义终谁功。

天为斯文存一线,汉人及见先生面。吾今尚恨礼残乐不传,当时试问宁徒然。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