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美酒易尽悲难空,平生风义怀朱翁。翁昔酿酒鉴湖侧,百二十瓮堆醇醲。
酒成跌宕走京国,意轻万户豪千钟。归来经年卧酒病,百药尝尽如神农。
佐军粤西鏺积寇,偶探囊底收奇功。长才老谋时不遇,晚经桑海悲衰慵。
朝晞暮唶减食寐,国之舒惨如在躬。却寻故居武林市,十年久据狐兔丛。
发藏多供兵子醉,急呼朋好开泥封。倾写潋潋照盆盎,朋比公瑾秋历冬。
小车载来湖上宅,香流茵垫涎溪童。夜归踏艇误踏浪,淋漓袜履劳燖烘。
深情极意那可道,倏忽宿草埋幽宫。海隅张饮踵公子,感旧涕出知何从。
时移志事去日远,尊俎犹昔心谁同。偷生羞尘国土遇,念乱谁及君山忠。
酒人向来少成事,荆高遗恨回悲风。
绕堂烟浪洞庭深,芳杜幽兰遍水浔。北渚已传湘女恨,南征更识楚臣心。
云中桂棹声疑咽,天际瑶台影乍沉。写尽《离骚》无限意,《竹枝》歌罢又猿吟。
侯莎新补蔚宗传,藿燥詹粘疑可憎。试炷博山元不俗,小奁分供在家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