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春闺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来忺。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杨花不卷帘。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东日初升,飞檐斗翘,早晨起来,还觉春寒,很不惬意,也懒得梳洗、画眉。
闲来无事,把绣丝寻找,做做女红,可是金针倒拈,心不在焉。远游的爱人到底回不回来呢?思念爱人几乎都病了。时已暮春,杨花满院,也不愿卷帘去看。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因用此词调者多咏江南风物,故名。此调为双调,上下片各五句,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其余句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晓日:早晨的太阳。
斗帐,形如覆斗的帐子。
忺(xiān):适意。
春山:指女人眉毛。
挦(xián):取。
拈:用两三个手指头夹。
陌上:田问小路上。
恹恹(yānyān):精神不振的样子。

赏析

  升起的红日,压着一层层的屋檐。阵阵料峭的春寒而至,这是一个困人的天气。她感到浑身慵懒无力,起床的时候,还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她简单地梳洗完毕,走到了妆台前。对着镜子,她只是草草地画了一下眉毛。

  陈廷焯曾言:“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起句“晓日压重檐”中的一个“压”字,就首先给读者营造了一种沉郁的氛围。“天气困人梳洗懒”,作者把无精打采的神情和不满的情绪,全都责怪在周身的环境和天气了。李清照曾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宋朝四川的歌妓僧儿也写过:“愁烦,梳洗懒,寻思陪宴,把月湖边”。还有温庭钧笔下所描写的女子:“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些女子在心思不定的时候,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懒于梳洗,不愿化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这一句,就写得特别的有意思。那是她打开小巧精致的针线盒,拿出针线原本想刺绣出一幅鸳鸯图的。可她居然把绣花针给拿反了。作者这样写,也并非夸张,正说明了她当时该是多么的心不在焉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论词》书中说:“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孙夫人「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还有倒拈」,可谓看朱成碧矣。”看朱成碧是指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极度思念之时,把红色看成了绿色。红和绿,本是两种反差很大的颜色,一个人能产生这样视觉上巨大的偏差,不是魂不守舍,那是什么?不是心不在焉,又会是什么?武则天曾写过一首《如意娘》的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结句的“满院杨花不卷帘”,道出了女子细腻而敏感的心思。杨花就是柳絮。春寒之际,柳絮飘飞。她心里特别清楚,外面院子里的柳絮,此时是怎样一副漫天乱飞的景象的。

  在古人眼里,柳絮是温柔多情的。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古人还认为柳絮一旦落入水中,在经过一夜后就会化作浮萍。如苏轼《再和曾仲锡荔支》:“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而这种浮踪不定的柳絮,更像是那些出门在外四处飘泊的游子。陈子龙《浣溪沙》:“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陌上游人归也未?”原来,这一句才是真正解开谜团的答案。她之所以心情不好,状态不佳,那是由于她心有所盼,心有所系而造成的,与天气其实是毫不相干。

  絮一直飞,气氛不算融洽。寂寞的屋檐下,她渐渐感到心在变化。她的丈夫始终都没有归来,她显得非常的惶恐不安。她怕帘外的飞絮,再次撩拨起自己的情思,故迟迟不敢卷起珠帘去看。这个过程,是一种煎熬,更是矛盾而痛苦的。宋代诗人盛世忠《倦妆图》一诗中写有:“料应春事关心曲,怕见杨花不卷帘”。朱淑真也怕卷帘,她在《谒金门》中写:“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还有《生查子》中的:“不忍卷帘看,寂寞花落。”这些诗词中写的“不卷帘”,都属于同一个意思。

  这首《南乡子》以景开篇,又以景结情,首尾呼应,手法娴熟。故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欢。

  明朝作家沈鲸的昆剧剧本《双珠记》和清朝手抄话本小说《锦绣衣》中,都曾引用过这一首词。不过,小说《锦绣衣》一书里却把这首词误写为唐朝孙夫人所作。另在清朝诗词家舒梦兰编写的《白香词谱》中,对此词亦有记载。

  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在他写的剧本《萧淑兰情寄菩萨蛮》中,更是将这首词诠释得细腻动人,深情而缠绵:

  “伤春病染,郁闷沉沉,鬼病恹恹。相思即渐,碧窗唾渍稠粘。几缕柔丝空系情,满院杨花不卷帘。鬓軃楚云松,懒对妆奁。。。。。。”

创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年间,女词人孙道绚的丈夫外出未归,孙道绚独自一人在家。春日早起,孙道绚因内心孤寂思念丈夫而作该词。
  孙道绚,号冲虚居士,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善诗词,笔力甚高。遗词六首。
  猜你喜欢
早忝金马客,晚为商洛翁。知名四海内,多病一生中。
举世往还尽,何人心事同。几时登岘首,恃旧揖三公。
桂水随去远,赏心知有馀。衣香楚山橘,手鲙湘波鱼。
芳芷不共把,浮云怅离居。遥想汨罗上,吊屈秋风初。
东西南北幸同官,休作班荆解后看。
一笑喜逢粳秫贱,相攀莫待菊茱残。
沙鸥点点投波没,檐鹊声声带日乾。
美景良辰同赏乐,四并谁道古来难。
明代资多士,儒林得异才。书从金殿出,人向玉墀来。
词学张平子,风仪褚彦回。崇仪希上德,近侍接元台。
曩契心期早,今游宴赏陪。屡迁君擢桂,分尉我从梅。
忽遇乘轺客,云倾构厦材。泣为洹水化,叹作泰山颓。
冀善初将慰,寻言半始猜。位联情易感,交密痛难裁。
远日寒旌暗,长风古挽哀。寰中无旧业,行处有新苔。
反哭魂犹寄,终丧子尚孩。葬田门吏给,坟木路人栽。
遽泄悲成往,俄传宠令回。玄经贻石室,朱绂耀泉台。
地古春长闭,天明夜不开。登山一临哭,挥泪满蒿莱。

直以佣为业,何妨睡作魔。吟诗终日少,饮酒一生多。

坐久头鸣籁,行迟脚有鹅。林居三十载,一室小维摩。

石屏御道鸟飞回,汉帝亲封玉检来。灏气满空清似水,芙蓉直上九天开。

晓晴复幻密阴天,漠漠平畴尽水田。野屋万家春树里,午风吹得雨如烟。

欲买青溪溪上田,绝怜龙女住寒泉。
须知成佛文殊后,莫更投书柳毅前。
岭外猕猴闲出定,洞中蝙蝠解安禅。
茅庵结得经行久,应向人间作水仙。

翠樾云深百鸟鸣,彤闱如水嫩凉生。雨声自与诗有约,天巧岂容人强名。

万里秋风黄鹄梦,五湖春水白鸥盟。年来不用愁华发,尚有观山老眼明。

侍宴朱楼向暮归,御香犹在缕金衣。相携女伴阶前立,笑指鸳鸯水面飞。

浪迹依刘表,忘形见陆生。山中酿酒熟,雪后具舟迎。

好学来诸子,论诗过二更。穷愁一披写,杯尽更须倾。

溪藤捣霜寒夺目,硬黄瘦字疏相续。墨花出袖吐春妍,一片玲珑水苍玉。

分明寄我孤山图,上有岁月书林逋。古丹漫漫篆窠暗,败素飒飒形神枯。

西泠桥畔黄昏景,船头鹤梦风吹醒。一从马鬣锁荒寒,万古人间几香影。

苦吟老尽诗坛豪,穷愁到我心徒劳。还君此画三太息,雪晴月映横窗梢。

五月夏以半,谷莺先弄晨。老蚕成雪茧,吐丝乱纷纭。

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黄者黄如金,白者白如银。

烂然满筐筥,爱此颜色新。欣欣举家喜,稍慰经时勤。

有客过相问,笑声闻四邻。论功何所归,再拜谢蚕神。

前身应画师,摩诘初自许。咫尺论万里,宰也少陵与。

朱翁趣岂凡,山水忘羁旅。晴窗布风云,夏木回炎暑。

坐来摧虎头,兴尽秃鸡矩。况其尘外怀,出门皆胜侣。

一画不轻付,俗子吾避汝。能令希世迹,千载得处所。

斯人定何如,箧有东坡语。画以适其意,能文不求举。

爱妾不爱子,为问此何理。弃官更弃妻,人情宁可已。
永诀泗之滨,遗言空在耳。三载无朝昏,孤帏泪如洗。
妇人义从夫,一节誓生死。江乡感残春,肠断晚烟起。
西望太华峰,不知几千里。
门掩东风老,无人载酒过。
半窗春梦短,深竹雨声多。
朽树湿生菌,残蚕已化蛾。
因思旧游地,台榭废笙歌。

茆斋潇洒绝尘侵,世外埋名学陆沈。一榻白云闲有梦,九重丹诏老无心。

藿葵滋味忘荣辱,韦布清风迈古今。只恐祥鳞腾化日,定将台阁换山林。

黄河天上来,其源吾不知。东南会大海,吾亦未见之。

但观孟津口,汹涌已若斯。放眼三十里,日耀黄琉璃。

自我出门游,所见无此奇。中流鼓长舵,兴逸不可羁。

安得水仙术,长啸呼冯夷。赤脚踏鼋鼍,挥策驱蛟螭。

径乘桃花水,东海寻安期。不然溯流上,唤取赤鲤骑。

五城十二楼,直上昆崙嬉。攀花弄珠树,漱液酌玉池。

群仙相招邀,天外飘云旗。俯视见此木,水折如盘丝。

惜哉两不遂,书剑方奔驰。盘涡呼邪许,托命于篙师。

九歌河伯篇,慷慨吟楚词。危帆飘一叶,此去当依谁。

街檐插缀翠柳。憔悴清明后。泪腊堆香径,一夜明棠中酒。枝上酸似豆。莺声骤。恨软弹筝手。
揾眉袖。嘶总过尽平燕,绿衬飞绣。沈红入水,渐做小莲离藕,亭冷沈香梦似旧。花瘦。欲留春住时候。
节逢清景空,气占二仪中。独喜登高日,先知应候风。
瑞呈光舜化,庆表盛尧聪。况与承时叶,还将入律同。
微微万井逼,习习九门通。绕殿炉烟起,殷勤报岁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