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伦历任扬州大都督府参、曹参军、剑南观察推官等职,是唐朝人。唐朝大中年间(847—860), 姚伦迁任太子詹事一职,直至去世。姚伦学识较丰,尤好诗文,高仲武曾评其诗曰:“姚子诗虽未弘深,去凡已远,属辞比事,不失文流。如‘乱声千叶下,寒影一巢孤’篇什之秀也。”
老人聚扶杖,儿啼使君前。习知使君清,一觞代一钱。
六城十万户,焉依刺史天。刑清艾作韠,俗朴蒲为鞭。
赭衣入佗郡,关户得晏眠。州乡大作社,击壤歌康年。
左轓忽照路,更借知无缘。愿公治者广,此惠周幅员。
已尽韩郑郊,始入青山路。积雨晓未开,前嶂隐忽露。
风林上萧疏,溪水下奔注。传闻元和初,于玆畔藩戍。
地险九州分,天子一朝怒。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千营尽凯歌,三州始内附。岂罄作辅材,差免舆尸误。
当事始知难,斯人岂常遇。沉没不可论,寒陂下飞鹜。
公不见先朝谪仙李太白,晦迹嵩山号诗客。奇禽就掌食无猜,藉藉雄名振京国。
四明狂客素怜才,解龟换酒称奇特。白衣从此步花砖,秀拔儒林人所则。
煌煌文焰万丈长,散落人间伴明月。又不见昌黎巨儒韩退之,天才颖脱囊中锥。
反刓刬伪格以正,取心注手了无疑。横经太学明师道,质疑辨惑为蓍龟。
一言曲尽教育术,业精于勤荒于嬉。赫然千载誉愈尊,太山北斗谁敢欺。
二公才德冠天下,青史褒名卓难亚。读之每恨世不同,操彗无由渐德化。
延陵先生当盛时,卓荦英姿独继之。万言倚马亦何待,睥睨谪仙当并驰。
抵排异端志不拔,真欲砺行参昌黎。笔端绮靡追造化,胸中浩气蟠蛟螭。
壮年唾手拾高第,锦绣文章喧帝里。飘飘意气凌碧云,回视尘踪如脱屣。
龙墀承命来临川,绛帐谈经历数年。微言奥义潜启发,残膏剩馥多流传。
抠衣幸与诸生列,饫听绪言疑已决。自嗟管见如醯鸡,若非先生覆难彻。
惜哉虚往未实归,洗心方拟叩精微。夫何瓜代忽尔至,征航欲解归王畿。
秋风未晚莲吐香,莼美鲈肥正好尝。行矣景物供吟兴,剩摘佳篇投锦囊。
风月翰林能继踵,此去禁庭当擢用。传闻红叶满阶前,久俟高才能吟讽。
文章吏部既摩肩,声闻行当冠日边。愿为霖雨苏民望,庶使螭头压众贤。
鲰生荷德诚非浅,别拜谁能无眷恋。惟蕲爵过二唐贤,乃副承恩多士愿。
晓踏空林万叶飞,偶循幽径结山扉。几枝霜干横清影,一抹寒烟守翠微。
蒙萁尖合,带寒鸦数点,残照终古。梦想庄严愁独客,欲礼空王无主。
珠网全飘,金轮半塌,不碍疏钟度。江山如此,孤标何苦支拄。
惟见七级檐颓,一铃舌在,报人间风雨。欲写荒凉题败壁,只称寒山诗句。
香火缘空,苔綦磴滑,飞锡应难驻。修罗零劫,诸天花散何处。
先皇法古轻时巡,属车九九磨重轮。长驱八骏日不息,坐令四海无纤尘。
先皇去后几千载,内厩名驹果安在。人间牢落仅见此,雾鬣霜蹄如有待。
平原苜蓿黄埃深,胡笳一曲胡儿心。明月照南不照北,北风猎猎天河阴。
忆昔饮尔长城窟,图画相逢犹仿佛。孙阳老矣王良哀,市上何人收骏骨。
尔来千里将何之,驽骖羸服同驱驰。顿令终夜伏枥志,时时梦绕天山飞。
四十馀年汗行血,零乱霜花冷如铁。四家将士锦联镳,空言踏破祁连雪。
流沙寂寞青海云,钟鼓城头日易曛。都人共指镇国府,至今犹自思将军。
塞徼春回尘不动,元戎一出丘山重。房星耿耿十二閒,圉师不数王毛仲。
孤臣九死恋慈帏,负骨还能万里归。部曲萧条空战鼓,蛮方羁旅一僧衣。
蝉寒日暮棹声远,雁过钟残客影稀。君到汴河秋渐冷,只应长掩故园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