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烦襟豁,青天素月流。不因同二阮,那复此奇游。
磐石偶余契,丝纶亦漫投。平生钓竿兴,随地可消忧。
女几山前官舍清,绕堂鸣涧夜泠泠。尘埃别后何由见,檐雨三更起坐听。
不与俗同调,风生高树林。老僧无法说,满院但潮音。
人静野禽下,雨凉山叶深。悠然悦天籁,宛自是閒人。
海藏发雷霆,为涛鼓众听。最宜风雨候,载酒上斐亭。
濯缨人去水空寒,事属明时欲问难。日暮客归园馆闭,鹭鸶飞上石棋盘。
豆棚夕阳草舍。荫满地碎阴,庭户潇洒。屈指西风,一点幽香,占断短篱修架。
新梢细补贫家屋,怯露重、几枝低亚。最愁人、款住秋声,坐对雨昏灯灺。
长记南山种罢。荷锄归、带月独酌檐下。好是新凉,密护吟蝉,不与霜林同谢。
清斋护掣筠笼去,试小摘、冷烟盈把。扫苍苔、拂簟烹茶,呼取邻翁閒话。
不待约登高,山行仆马劳。拨云寻绝磴,随日下平皋。
旅次犬迎吠,邻舂鸡乱号。食新逢岁稔,无意更题糕。
逸客尊开晚沐堂,堂前丛桂起相望。美人恰伴青春去,彩笔空悬白昼长。
识面独惭歌下里,知音谁与究全唐。双溪三洞名山在,杖屦遨游自一方。
衣拂青霄五色云,书传丹检一函文。山中忽遇浮邱伯,几挹轻裾手未分。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