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众所弃,岂惟愚妇人。圭组何重轻,能令变交亲。
翁子昔未逢,妻去耻负薪。五十非晚贵,不能待终晨。
一旦谒帝阍,还家绣衣新。邸吏惊赤绶,邦人候朱轮。
无颜见故夫,自杀此水滨。谁知孟德耀,元在尔东邻。
大道无町畦,万类时并育。苟非日相啮,焉在伤局促。
余岂工宦人,逝当返空谷。嗟此尧汤世,三岁谷不熟。
所患已剥肤,岂惟仅蒿目。矫矫耿寿昌,常平初见属。
涣汗今大号,屯膏古明勖。窃因有氏言,君以百姓足。
一曲拘幽心已悲,高山流水尚相随。年来弦断桐俱爨,十指空留向子期。
画屏楼前高插空,远树如发冰珑松。羲和驾龙海上来,净扫丰隆藏雨工。
平地琼瑶一尺强,斯须已作春泥融。乃知幻物徒为耳,变化神速由苍穹。
高冈尚严凝万里,鸣天风玉削芙蓉。射初日金碧,焜耀光玲珑。
此时十二栏,清兴谁能同。初平鞭羊起白石,仙骨肯受羁樊笼。
亦有耽睡人,玩易知旋丰。二仙俱为方内游,妙悟元化知通穷。
根归乃枝萌,夫岂心冲冲。我欲乘风三山行,更向逋仙探寒丛。
人间富贵宁几何,使我不得童颜红。柯山太华只目前,涧水原与沧溟通。
赓酬不尽登临兴,却笑信笔徒匆匆。
乾坤清淑之气,蜿蟺扶舆亘西极,化作岐山之阳石鼓十。
六丁二酉铲断昆崙之瑶峰,缥缈云根堕穹碧。层崖秋碎方祗愁,大星宵陨圆灵泣。
中虚不露疏凿文,太素犹涵混沌质。伟哉周家宣王中兴时,戈鋋彗云九县一。
明堂受朝群后来,天威不违颜咫尺。岐阳之狩载阳国之灵,王气腾霄何赫奕。
八鸾声戛秋风高,九旗光动朝暾赤。歌车攻,咏吉日。
张皇维,昭帝绩。泰山盘,石之祚。炳烈千万春,勒之贞珉古无匹。
其形如鼓不可扣之鸣,其体浑沦绝侣大造无痕迹。
其字遒逸宛是篆与科,其文古雅髣髴周之什。吉甫歌,史籀笔,制作森严照岐邑。
年多物化理则然,金字半灭无人识。老蛟摧裂野火焚,古墨淋漓苔雨蚀。
青城学士昔在大德初,见之林下久叹息。入朝亟为丞相言,如此至宝何可以弃掷。
大车彭彭挽致来孔庭,天地风云亦动色。我尝爱此十鼓文字奇,抚玩摩挲不知日之夕。
荏苒光阴数十春,春风吹愁发生白。近时再过石鼓旁,阶草蒙茸没双屐。
细看字画转么么,徙倚回廊泪沾臆。东安邓尹弹琴青桂林,议论文章脱尘俗。
平生好古如古人,直欲蒐抉周秦之故实。里中更有朱先生,白首著书穷日力。
寄书远访石鼓文,细字满笺珠的皪。书中宛宛见高情,识者见之争爱惜。
乃知先生好古不减吾,邓侯吾徒委琐岂复如先生,喜新厌旧犹戏剧。
吾友秦邮李希文,新来小篆亦杰出。夷门梁君子,宜苦学张颠之草书,电埽千军烂如拭。
我生雅恨不能书,每见名家如有失。朱先生,古遗直,甚欲相从不可得。
山中茅屋书满床,何时一到虚轩分半席。直须和我石鼓歌,战退苏韩入坚壁。
呜呼古之作者往往苦用心,岂惟杜预雅有春秋癖。
今人无复见古人,徒劳纸上赏遗墨。鱼目滔滔久混珍,后来此鼓谁收拾。
燕之石,等圭璧,荆之璞,同瓦砾。古风不返天茫茫,何如烂醉林皋卧苔石。
切切凄凄,萧萧瑟瑟,听来都是酸辛。一种无聊,能消几个黄昏。
梧桐洒泪芭蕉响,卷芳心、百结难分。且挑灯,起作秋诗,独抱吟身。
那能忘却当时景,记连床絮语,忒煞温存。好梦难留,休言影事前尘。
伊凉吟罢离骚曲,倚屏山、只哭灵均。冷清清,默坐思量,尽够销魂。
赤云夹日腾清晖,太阴杀气缠海霓。元戎小队数百骑,金镳玉勒红牙旗。
长鞭一点阵偃月,稍骑两合前山围。查牙折角获挺鹿,模糊生血禽孤罴。
霜蹄剥落落涧石,饥燕乱掠秋草飞。应弦霹雳叠破碎,掇拾挂马皆累累。
一川错莫半山赭,空穴破冢妖狐悲。将军推仁亦中怛,弛弓服矢收神威。
力士下马各数获,从官解剑称酒卮。山河惨淡生壮观,乾坤突兀增雄奇。
溶溶喜色动归路,满城楼观重烟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