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通过对图书一室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宋朝时读书人的那种闲雅的生活,富有情趣。
“图书一室。”读起句便颇有点耳目一新之感。点明要写的地点是环堵皆书的 书斋。“香暖垂帘密。”两句连读,将书斋里图书见案罗列,垂帘密掩的温馨安谧 之感写出。 垂帘密,暗示时值隆冬天寒。那“香”“暖”之感从何而来?“花满翠壶 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原来,翠瓷壶中满插鲜花,花气飘逸砚席之间。冬日 阳光洒满窗户,一时满室生春。
“手寒不了残棋。”一枕高卧直至满窗晴日,原来是因为前夜弈棋太晚。前夜 弈棋,残局未收。早上起来,一仍其残。然而只说手寒,语极闲婉。“篝香细勘 唐碑。”残棋未了,生上香炉,铺开砚席,词人坐下来勘读唐碑。一“细”字,足 见其兴味盎然,全神贯注,隐然学人风度。不过,观全幅词情,可知勘唐碑这样 专业性较强的事,不是实写,而是虚描出那种怡然读书的乐趣。
“无酒无诗情绪。”从来饮酒赋诗,自须高兴佳致。词人自道无此情绪,其实 未必尽然。下边结笔一句“欲梅欲雪天时。”以景语对上句作了不答之答。 上言满窗晴日, 此言欲雪天时, 何故?原来冬日放晴, 阳光短暂; 一天之内, 晴而复阴,也是正常的。上言花满翠壶熏研席,既舍梅莫属,此又言欲梅欲雪天 时,又是何故?颇耐人寻思。实际上,花满翠壶之梅,乃“梅蕊腊前破”之早梅, 而欲梅欲雪天时,正谓“梅花年后多”之花时将近矣。启示着梅花怒放盛开于雪天 雪地,从而将境界从书斋推向大自然。当大自然欲梅欲雪之日,正诗人欲诗欲酒 之时。词人佳兴暗已萌动欲发,却不说有此情绪,只说欲梅欲雪天时,一结韵味有余,妙在对偶之外得之。语极隐秀之致。
此词以图书一室之境,发舒淡雅清逸之致,可谓妙词。词中用图书、翠瓷、砚席、棋局、唐碑等名物,及其所构成之境,境中之主人,将宋代时期的人文风貌,社会生活作了细致勾勒,浸润着艺术文化的品味。此词虽无关重大主题,但自具一种艺术化的生活之美,还是能给人以陶冶性灵之益的。
此词用笔、造境都很讲究。上片笔触颇感细密。图书之满室,插花之满壶,花香之满屋,晴日之满窗,笔致较密。香、暖、花、熏、翠壶、晴日,笔致较丽。但下片中的不了残棋,无诗无酒,欲梅欲雪,皆轻描淡写,便将上片丽密之感溶化开来。由浓而淡,层层轻染,足见韵致之清雅。词中造境是在室内,境界本不大。可是上片收以满窗晴日、虚室生白的意象,下片结以欲梅欲雪天时的描写,将一个小小书斋与隆冬将春的天地相连通,便觉得书斋、人心同天地自然常相往来,境界之大,使人意远神怡。营造意境,讲究以小见大,人与自然相通,这正是中国艺术文化之精神。
公提史臣笔,记注天子侧。日成唐虞风,噩噩在典策。
家声继纯粹,论著多切直。周南未成书,流涕尝感激。
忽从东溟飞,上拱宸斗极。清淮净无波,归马闲且奕。
帝宫青冥间,白日升晓色。儒人相庆语,文道宜久职。
公归演纶诰,制度期能觌。
白云亲舍在湘东,怀牒归来昼锦同。宾幕尽趋元帅府,朝班旧引大明宫。
剑横岩客南楼日,瑟罢湘灵北渚风。何处登临最相忆,江蓠秋碧畹兰红。
楩楠百尺馀,排列拱檐际。畏日自成阴,隆冬宁灭翠。
虚旷得寂理,懒僻恣浓睡。谁知官府中,获此冲漠味。
曾晰异三子,孔氏谓何伤。固知超世士,靡不具别肠。
吾心诚自得,何必霸与王。蚁旋古磨上,谁克谙其详。
谭理绎数者,大都是观场。智人静理会,临镜对新妆。
荣衰日渐变,好丑讵容商。休认镜中影,而忘镜上光。
上元如昨日,倏忽又端阳。佳人千里来,志气火昂藏。
不屑晚近姿,直欲游唐皇。极厥所究竟,遐哉何能量。
祇恐儒释间,歧路尚徬徨。所以我心迫,议论为之狂。
举世迓能变,在我独称常。愿言衣里讨,明珠万无亡。
多少泪,和泪倚阑干。心事莫将和泪说,留连光景惜朱颜。
帘外雨潺潺。
兰膏腻滑金钗溜,绣带斜分亸香袖。锁窗睡起思娇慵,练裙六幅湘波皱。
月转虚檐风满林,碧云迢递银河深。香尘不到袜罗冷,下阶踏碎梧桐阴。
梧桐老去孙枝长,枝上凤凰栖两两。凭谁巧斫琴瑟成,谐奏宫商协幽响。
萧郎不归春意阑,梦绕梨云花作团。银塘露冷芙蓉老,锦鸳怨入秋风寒。
楚云湘水鳞鸿杳,两点春山愁不扫。低徊顾影悄无言,明朝只恐朱颜老。
舍此安之,且任谭谐,跌宕婆娑。真欢场快事,百年有几,好春佳节,一岁无多。
分局围棋,踞床说剑,占定先生安乐窝。推窗望,更渔村不远,雨箬烟蓑。
今朝若更晴和。想此地、风光倍澹沲。有盈盈秀鬋,都忙斗草,翩翩少俊,竞解徵歌。
相约明辰,得逢天霁,讵惜千瓢载酒过。君休哂,臣半生狂态,未便销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