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将寂寞之情绪却写得趣味悠然,恼人春色日初长,在长长的白天里,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黄鹂而可与语,真奇想也。这一是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谓“尽放春愁去”,其实并未放尽。词情宛转,妙在含蓄。
由于春愁难排,更由于无人与语,词人遂移舟访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词人已离开室内,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境界极美。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苹香的地方,自然充满了春意。着意寻春春不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词人一腔喜悦溢于言外。至此,那无尽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结笔写出访矣氏花园。“移舟去”,写得闲婉。词人只抓住园中一个景物——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一株;只写一桩雅事——树下题诗。正当他和园主人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
胜地环江渚,楼居俯岸沙。夐吞银汉窅,高傍碧空斜。
曲径低飞鸟,长波漾落花。青藜宵隐映,翠竹晓交加。
林影侵书幌,川光上钓槎。汀寒浮月露,山晚护云霞。
眺远晴偏适,临清景更佳。桃源仙客境,栗里逸人家。
一自登朝著,空惊历岁华。昔时游赏处,惆怅隔天涯。
家绍文元学,身安原宪贫。世方推独行,天忽夺斯人。
客路谁倾盖,湖堤几咏春。回看携手处,不语自伤神。
横压双溪转。记相传、赤乌年代,斯桥初建。罨画云山佳丽甚,正是六朝阳羡。
其下有,流澌清浅。夹岸红楼灯火夜,恰如霜、古月当头现。
想曾照,国山县。
星霜忽易寒芦卷。认空潭、老蛟潜处,沧桑几变。百怪鱼龙消匿尽,冷落孝候祠殿。
只皓魄,依然一片。照彻兴衰同逝水,更照来、虹影澄如练。
圆似镜,挂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