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藩宫里端溪石,留与苏斋试烟墨。四百年来璧水香,镌题古篆看犹识。
驺虞献后归大梁,不愿移封就洛阳。师儒曾聘刘长史,词赋雅重东书堂。
镇平博平皆好士,南陵西亭亦相继。本草图成为救荒,幽芳千种谁重绘。
汴河横决浪如山,迎取金容没水还。一片仙云依旧紫,却随玉碗出人间。
元朝宫树伤心碧,乐府当初歌不得。斜阳秋划十三陵,今日蟾蜍泪重滴。
未央残瓦永平砖,都与人家作砚田。寻常故物知何阴,名字关心特可怜。
斜阳布满地,雷雨忽在颠。仰看四泬寥,声出双松间。
属耳倏已远,飞度万壑泉。老龙动鳞甲,破碎还苍坚。
金刚万毫毛,一一威神全。仰屈寻丈地,开阖成诸天。
落落孤直胸,回荡生高寒。提挈四天下,度入太古年。
想见陶隐居,拥衣但高眠。无闻兹未能,且證声音禅。
紫殿沈沈禁漏稀,金铺齐启掖垣扉。已知侧席求贤俊,讵料抡才到贱微。
选榜乍题侧墨湿,朝官初退软尘飞。南藩此去中州远,敢惮驱驰驷牡騑。
妖魃肆凶顽,频年炽无已。隰田皆龟拆,泾渭黄尘起。
井涸草木枯,赤地动千里。天灾固流行,感召良有以。
死者相枕藉,生者艰动履。骨肉尚相食,焉知有伦理。
困苦亦已极,调燮望谁弭。彼苍空悠悠,胡不谅人只。
凭谁挽天瓢,一泻银河水。
田观颇淳朴,精神秋水清。往居西山下,师事凌先生。
先生授之学,心眼豁开明。苦攻文字间,誓先诸子鸣。
林居涉寒暑,闭户闻书声。起卧斗室内,超然澹无营。
一朝辞亲去,出门人尽惊。远从郑文学,司计宁都黉。
跋涉七百里,所冀禄养荣。升堂揖多士,冠带何峥嵘。
太守见之喜,重是瑶林英。征租信出入,考稽缓其程。
观也益周慎,戒私甚防兵。被服大布衣,啜食不糁羹。
阅历三星霜,拮据殆无宁。山田本硗确,廪积乃见赢。
所以春秋祀,明明奉粢盛。宪司覈其纲,大府会其成。
议闻升县吏,檄下思返征。再拜谢官长,远役非所营。
愿求靖安近,得伸孝子情。苍茫十八滩,滩涩水不平。
浑流杂哀怨,何以濯子缨。夜来秋雨过,群星正纵横。
念子独不乐,起坐摇心旌。兹晨别我去,奋袂身欲轻。
岂知失群者,忧思方日盈。祝子服明训,望子矜疲氓。
万勿为酷辛,庶以善自鸣。
琴堂清,文窗窈窕云霞明,七弦弹出太古意。光风绕郭流,春声满天地,泛羽浮宫荡和气。
惟侯之政廉而仁,敷鬯惠慈湔暴厉。惟公之心公而丕,擿发伏奸施恺悌。
视民如伤民德之生意,昭融一时写作琴中趣。堂上琴,音沉沉,玄猿抱月啼空林。
琴上弦,声渊渊,老蛟卧雨吟寒泉。有时拂轸青松边,白云飞来清可怜。
有时度曲香案侧,水沉郁郁飘晴烟。此琴不是相如之所蓄,此琴不是伯牙之所传。
乃是当时子贱古遗物,置之兹堂今几年。县庭无事简书静,抱琴危坐心悠然。
古风寥阔不可续,侯也直须为奏周诗三百篇。世虽久乏知音者,时复鼓之聊以陶吾天。
驰声海内永不朽,七闽山水万古增光妍。我欲学琴恨无缘,我欲买琴苦无钱。
山空月白琴响绝,把杯长啸天风前。
一匊春愁起,被软潮吹断,深浅无据。阁住余寒,断东风暗卷,濛濛酥雨。
旧约湔裙误。问何似、六朝眉妩。便碧云、几叶遮留,难唤冶桃前渡。
冉冉薄阴凄楚。恁怨草愁波。人在南浦。弱柳微黄,断穿烟乳燕,半衔离絮。
梦堕斜阳路。悄不是、旧听莺处。无奈中酒时光,归期又阻。
润泉汩汩如鸣琴,疏林隔竹啼幽禽。樵踪细入松阴里,一滃寒绿侵衣襟。
竹烟苍苍洗新雨,岩花瑟瑟吹微阴。山中秋色正潇洒,入耳半是笙簧音。
初阳一片射林隙,照见匹练悬高岑。湿烟满地飞不去,空翠濛濛落如雨。
槐花风里送微凉,梧叶声中忘残暑。老僧肃客具茗碗,采得新旗活火煮。
全身似入清凉国,欲觅归途复延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