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备,字恭父,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人与严徐是一流,英英儒雅冠吾州。白虹吐烛呈文夜,红杏飘筵得意秋。
禄薄未应腰为折,语多共叹舌无留。令君举善搜寒俊,不进清华谅不休。
纣绝阴天所,黎鞬善眩人。偶题木居士,便拜竹王神。
飞蛊民头落,迎猫鬼眼瞋。一经簪笔问,语怪总非真。
相逢道人漆双瞳,衣衫零落迎秋风。甘将百骸作泥土,冷笑万事如展蓬。
当今祖道薄如纸,瓦缶雷鸣闹人耳。正音却作一线悬,两手枕胸泪如洗。
行行不惜两茎眉,魔宫虎穴俱探窥。山穷桥断始得路,伎俩尽时方见伊。
故人别去忽三月,乘兴泠然御晓风。避客本非段干木,泛舟应拟陶朱公。
窗间月影生林外,壁上灯花落酒中。自是过门不相见,风流难与昔人同。
鳌阙昆峰路不赊,单车聊复向褒斜。东山行止繄民望,康乐文章自世家。
政在冰壶人畏慕,诏移金节使光华。百城争欲扳遗爱,岂独诸生恋帐纱。
绿野年来喜有秋,行春到处小淹留。朝阳亭上初披雾,水月岩中更枕流。
竹径不容周俗驾,桃蹊还泊晋渔舟。遨头自愧非元老,滥总师干乏壮猷。
双峰突兀飞剑翠,篮舆蜿蜒入山寺。小室冥悬大瀑寒,山根下结灵湫秘。
奇境鸿濛应始开,刻石怪字何年来。易陈旧题笑相示,墨痕初蚀苍烟苔。
蟠龙呼翕窥无底,潭水不枯龙不死。碧光荡漾凝天云,清冷莫使潜熛起。
轻风吹浪生微纹,馀流作涧触石喷,人生外鉴不自静,临流暂赏徒纷纷。
万木低压结深绿,一线支离趋海角。山水声形两杳然,画师落纸成硗角。
坐眺万象无纤尘,乍晷不闻虫鸟嗔。蹲石倒影俯流水,悦性无倪思古人。
惊风吹沙暮天黄,死焰燎日横天狼。巉巉铁穴六十里,塞口一喷来冰霜。
导骑局脊衔尾前,毡车轣辘半侧箱。弹筝峡道水复冻,居庸关头是羊肠。
横拉恒代西太行,倒卷渤海东扶桑。幽都却在南口南,截断北陆万古彊。
当时金源帝中华,建瓴形势临八方。谁知末年乱纪纲,不使崇庆如明昌。
阴山火起飞蛰龙,背负斗极开洪荒。直将尺箠定天下,匹马到处皆吾疆。
百年一偾老虎走,室怒市色还猖狂。遽令逆血洒玉殿,六宫饮泣无天王。
清夷门折黑风吼,贼臣一夜掣锁降。北王淀里骨成山,官军城上不敢望。
更献监牧四十万,举国南渡尤仓皇。中原无人不足取,高歌曳落归帝乡。
但留一旅时往来,不过数岁终灭亡。潼关不守国无民,便作龟兹能久长。
汴梁无用筑子城,试看昌州三道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