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佶,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幼正、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音卓,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
萧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巢湖看尽又洪湖,乐土东南此一隅。我是无家失群雁,谁能有屋稳栖乌。
袖携淮海新诗卷,归访烟波旧钓徒。遍地槁苗待霖雨,闲云欲出又踟蹰。
峥泓寂历甚,杳霭有无间。城南多古寺,得秋闲。风廊石濑,竹筱更檀栾。
游鳞翻碧浪,秋鬣银鬐,此中大可投竿。
仗西风、寄语南山,窈窕好烟鬟。如何偏不厌,老僧看。
南山覆我,君自喜尘寰。倘肯经过密,秀黛三升,日应给与君餐。
故人自有屋,屋小人日多。我已无家四十年,偶然卜隐来城阿。
同时各有筑室叹,杵声橐橐遥相和。杵声缓,杵声急。
未成仰屋筹,只自面墙立。
昔我病中展此画,捕逐真气归羸形。画师精神贯千载,意想至人无穷龄。
四松鳞爪互隐见,苍针不动风泠泠。倒盘老藤挂日月,苔厚如铁鸿濛青。
千岩万壑气奔赴,空际负运愁六丁。龙蛇启蛰破户牖,雷雨在内无由扃。
云开六合忽清朗,卷藏深密海入瓶。平生世物不挂眼,独与此画通精灵。
苦修坚固无解脱,安得慧刃磨天硎。
伯兄性寡营,生理日萧条。两弟皆食贫,汲汲度昏朝。
为农力不任,课儿亦无聊。馀润或望余,自顾无脂膏。
今当遂长往,念此中心焦。勉谢诸兄弟,此非人力邀。
吾宗自薄祜,先达皆早彫。从兄与仲氏,当年踵登朝。
至今同籍人,秉枢冠百僚。逝者倘可留,翩然亦云霄。
大命既有制,露电安可饕。我虽老风尘,寿命较已牢。
与其夭斧斤,宁以樗散逃。伤彼泉下人,悯我道路劳。
兄弟更相慰,烹蔬倾浊醪。婆娑阿母旁,此乐何陶陶。
富贵有此否,何乃为我骄。天伦岂世情,菀枯同所遭。
但当崇令德,慎勿望门高。
鸣条冈近属郊圻,起立园陵断不违。野死不经更野葬,无人解证《竹书》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