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佑相友善。大历中,仕至起居舍人。河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行于世。
絮飘绵糅。正六花罢舞,晴光初绣。冻解蛾融,雨收鸳润,暖被笑声烘就。
尽红情绿意,倩钗上、綵幡轻逗。春信浅,似才青燕尾,欲黄莺脰。
俛首。空感旧。暗省年时,有个人清秀。帕裹柑儿,衫笼松子,浅立黏鸡屏后。
别来情事改,恹恹也、浑如殢酒。剩倦影,与野塘山寺,早梅争瘦。
日夕风雪佳,相念思乘兴。忽忆忧在远,离忧纷难定。
入门对新诗,满眼冰玉莹。因疑忧居侧,恍惚不自胜。
别来虽无几,日月稍已迸。一苇悲河广,况乃山川迥。
远游殊风土,孤响谬群听。常恐吊原宪,夫子叹何病。
幸传丞相篇,复见仁者赠。悬知惬真赏,有以誇历聘。
何用慰索居,一朝再三咏。
海上寒云护帅旌,滹沱冰合马嘶鸣。燕山未拥趋朝节,兰渚先分曳履声。
落日片帆彭蠡泽,倚天长剑豫章城。悬知到日春偏丽,何限莱阶娱彩情。
今予谢尘网,养真返茅堂。不复梦周孔,且学老与庄。
放荡礼法外,逍遥无何乡。白眼看世上,俗夫尽茫茫。
日从方外侣,不冠复不裳。手持桃竹杖,出郭相扶将。
兴来藉草坐,有酒聊共尝。平生恶拘检,醉后益猖狂。
杯行失次第,语乱不成章。且不知有我,况彼俗之常。
有客过我庐,云我太乖方。处世岂无术,恭卑德之光。
更闻大圣教,傲惰为不祥。傲惰非我敢,恭卑非我长。
支离逃天刑,庶以乐无疆。
湖亭衰柳对金堤,石桥霜色晓凄凄。青溪往事随云影,细路孤行信马蹄。
孤行影照澄波碧,荒草覆烟寒寂寂。酒客乱离今半死,僧童长大犹相识。
水阁阴连花岛弯,还从碧槛望红栏。月明古树无鸦宿,雪外西山见鹤还。
半房初日门空锁,深殿微风明佛火。愁里难吟访旧诗,客中暂得焚香坐。
阑干寸寸是前游,去时凄恻到时愁。红颜对镜初嫌老,碧藕无花早过秋。
懒性从来甘寂寞,物论逍遥无住著。解道波澜起寸心,始信人间有哀乐。
当时豪竹并哀弦,一罢清尊便五年。后夜相思梦渺渺,祇余孤月照湖烟。
天边月。相思准备和他说。和他说。清光分照,料应关切。
风知帘缝勾香泄。西楼月转鸣蛩咽。鸣蛩咽。月儿不管,闷怀空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