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端公使院,赋得隔帘见春雨

细雨未成霖,垂帘但觉阴。唯看上砌湿,不遣入檐深。
度隙沾霜简,因风润绮琴。须移户外屦,檐溜夜相侵。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佑相友善。大历中,仕至起居舍人。河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行于世。

  猜你喜欢
七石配七贤,隐僧山上移。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
跂禅服宜坏,坐客冠可隳。夜倚月树影,昼倾风竹枝。
集质患追琢,表顽用磷缁。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幽并少年。烹肥击鲜。簿楼一掷金千。向倡家醉眠。

头颅半斑。交游渐阑。嶙峋骏骨谁怜。老英雄抱关。

昨夜西风入楚扉,登临游子倦将归。璧廱未顿新书笥,锦里还寻旧钓矶。

平世勋名未马革,男儿贫贱且牛衣。傅岩词客如相问,说是今非昨更非。

江南多荒山,无名亦无数。于民弗宜耕,于官弗宜赋。

不生灵芝草,不产松桂树。崎岖复崎岖,总是不平路。

昔谓山可爱,今知山可恶。何时双眼开,得见无山处。

忆昔孟东野,作尉悲龙钟。有诗即景赋,大吏怒不容。

我痴坐移官,避事得养慵。寄语鸥鹭辈,勿惊足音跫。

月落橹咿哑,晓登江上家。冲田多偃稻,直岸有颓沙。

始悟雨如许,更欣晴亦佳。林中尚馀滴,不管垫乌纱。

窗尘岁时阻,闺芜日夜深。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

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蜻引知寂寥,蛾飞测幽阴。

乃抱生死悼,岂伊离别心。

满城桃李已尘埃,丽日稠红次第开。
竹里柴扉掩春昼,坐看蜂蝶去还来。
襟分楚泽三千里,曲奏湘妃五十弦。
轧轧推危辙,听鸡独早行。风吹宿霭散,月照华山明。
白首东西客,黄河昼夜清。相逢皆有事,唯我是闲情。

我少君一岁,俱为五十人。勋名怜共许,华发各更新。

渐喜儿曹长,休辞酒盏频。罗浮贮千斛,期访洞中春。

船系钓台下,身寄碧云端。胸中千古风月,笔下助波澜。唤起羊裘仙魄,来伴蝉冠清影,星阁倚阑干。上想中兴事,名节重于山。
濯沧浪,开玉鉴,照朱颜。平生多少英气,直欲斩楼兰。尽道诗书元帅,好作经纶上衮,勋业秉华丹。霄汉展鸾翼,雷雨震龙蟠。

雨霁林逾翠,岚开万壑分。马嘶山涧月,人踏虎溪云。

竹屋黏崖结,僧田带石耘。独怜栖隐地,行役却纷纷。

栽培得地,节操苍然。
死而复活,身后身前。
楖栗横肩阿剌剌,再来不直半分钱。

飙轮疾驰五洲通,上客旌旗入望中。钟毓何曾别欧亚,才贤原不论西东。

曩游岭峤骖云鹤,今莅齐疆印雪鸿。我愿相从渡瀛海,乘槎万里破长风。

舟人劳暂息,舣棹近柴扉。月过渔舟迥,星流鹤渚微。

愁心千绪集,归计十年违。只有贫如故,秋深尚葛衣。

参军落帽已千秋,戏马台空麋鹿游。鸟在笼中台自爱,萍浮水上若相求。

百年衰鬓黄花节,四海深杯白鹭洲。何必登高才作赋,悲歌画地亦风流。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