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佑相友善。大历中,仕至起居舍人。河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行于世。
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竹杖穿云寻寺去,藤筐采药带花归。
诸生晚佩联芳杜,野老春霞缀衲衣。风咏不须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辉。
君入谏垣初,谏垣井初甃。自烹五色石,细补青天漏。
天门北望何渺茫,有兽毛色金丝黄。双目夹镜齿如锯,啮人颅骨食人肠。
小臣爱国不爱死,飞章直入天门里。蝇头细字三千馀,重为邦家说伦纪。
扶桑日出天鸡鸣,玉皇稳卧犹未醒。左右传言卿大戆,干母之蛊不可贞。
西南有州大如斗,烦卿暂去作慈母。腹中春意万斛深,遍历郊坰活枯朽。
谪居下土今六年,西风翩尔来朝天。天门深迥如昨日,扁舟依旧归西川。
丈夫怀抱无好恶,但得志行心自乐。此身亦是水上沤,禄食何须计厚薄。
君不见黄仲昭,翰林诗思翻天瓢。秪为身居密勿地,不为天子赋元宵。
又不见林贵实,横班独立称直笔。披肝苦为纲常谋,神鬼闻之皆欲泣。
吾邦文物古来多,清风劲节今相摩。我因送君发豪气,铜壶击破为我歌。
蛇虺各有穴,合在岩谷陬。明明庭宇间,岂尔之所游。
灵蟾无爪牙,草宿甚优游。尔乃攫食之,吞噬不少休。
嗟尔毒螫性,吐燄若火抽。潜乘夜色暝,巧伺人迹幽。
触草或尽死,杀人甚戈矛。恻恻仁者心,嫉之若仇雠。
奋挺往击之,妖言焉得留。首毙文锦裂,钩尾委不收。
观者愤稍抒,蟾脱金背浮。呼童出弃此,转置湖水头。
犹恐毒流波,瘗之向崇丘。念昔大禹治,驱蛇菹泽投。
叔敖患两首,阴德跻公侯。圣哲忽已远,草木塞道周。
纷纷蛇蜮交,毒疠遍九州。养虎方刲豚,食狼乃刳牛。
彼哉独何心,良善生怨尤。我歌杀蛇篇,歌竟泪自流。
为此乃旷逵,古人谁与俦。
仙灵存窟宅,瑶木荫岩栅。我行选名山,始蹑勾漏石。
我闻勾漏为二十二之洞天,纡盘勾曲非人寰。上有石峰千丈之崟岌,前有清溪万折之潺湲。
普照嵓前云出入,白沙洞口云流湿。仙坛石床互低昂,宝盖灵幡复披拂。
石鼎丹炉五百春,栖真昔有葛仙人。道穷要眇归玄牝,心自虚无养谷神。
策杖芒鞋寻碧洞,临风迤逦觅仙伦。仙乎仙乎不可见,稚川杳矣谁能亲。
忽闻招我彩云里,便御茅龙朝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