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佑相友善。大历中,仕至起居舍人。河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行于世。
造请非所长,一带每懒束。揖客虽小殊,亦未胜仆仆。
正须驾柴车,归艺东篱菊。故山甘水泉,群饮友麋鹿。
百年不堪玩,万事要自烛。小人欺屋漏,吾辈当戒独。
有客来烟霞,告我游燕北。送子以愁心,徘徊瞻斗极。
岁云暮矣走天涯,旧雨相逢便是家。拜墓殷勤移桂棹,探春消息问梅花。
催诗林吐蛾眉月,醒酒香浮雀舌茶。佳会难逢愁遽别,怪侬夫婿绪如麻。
雾縠初成,湘云乍剪。早惊破秋窗,砧杵声怨。锦字机丝慵去理,罗绮不胜弱腕。
制轻衫、珍重饷天涯,擘藕丝为线。还倩断雁零鸿,芦花溪畔。
怕日炙霜侵,风骤雨溅。无语低鬟垂伫处,脉脉似闻长叹。
结茱萸、佩秋兰,浥愁人泪点。
柴桑原是宰官身,护惜名花胜美人。洛浦无媒空入梦,巫山有女孰传神。
从来艳质皆成幻,似此孤芳始觉真。他日篱东重把酒,不辞沉醉卧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