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路欲转前岭,僧邀宿化城。饭抄青䭀软,茶瀹乳花轻。
岚雨侵衣润,松风入夜清。瓣香宣老塔,坐待日华生。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霜天未解潞河冰,暂向城南一驻旌。云漏尚惊高阙报,风埃聊对野塘清。
不将门帖通台省,漫有诗篇记姓名。时枉诸公遥问讯,天涯谁道近春明。
文章名世自有神,诗家之秀今何人。豫章特达迈先辈,一出已绝江西尘。
乾坤悠悠入清旷,叹息斯人欲谁向。清秋鹰隼破陡绝,白日骅骝动悲壮。
时携宝玦青珊瑚,看花调笑当垆姝。结交老苍五六辈,议论已逼东西都。
功名不来心独苦,却望美人思遥浦。月中吹笛上丹丘,烟际飞帆拂天姥。
浩然吊古登高台,谁能酌子黄金罍。石桥听雨青枫合,海门望日丹霞开。
县中许令高閒者,闻子悲歌在林野。自蹑双履行相迎,手攀碧萝却鞍马。
秋风九月吹吴关,复忽鼓棹从东还。匡庐云锦九千仞,片片飞落新诗间。
独携稚子怜远别,草堂临流故幽绝。少年吐气成紫霓,揽发何堪半如雪。
却从帅幕坐谈兵,直以精采空鲵鲸。楼船东下海波净,剑光夜出清江城。
由来壮志在裋褐,空谷亭亭老楠栝。亦知扬子奈长贫,岂识相如故多达。
长安冠盖日纷纷,有诏徵贤安得闻。白沙翠竹自江岛,隔水卧看西山云。
我自来西山,城中迹如扫。谁家杨柳鸣黄鹂,忽见秋霜落园枣。
双溪之水东北流,上有绣谷青绸缪。长松遥挂海底月,眼明照见樽中愁。
愁心复几何,舒卷风中雾。落日断云飞,令人思玄度。
人生富贵须何时,莫谩穷愁伤汨之。君行可逐白鸥侣,一棹酒船游会稽。
春风吹柳花,春水泛芦芽。桑阴卧黄犊,老树啼乌鸦。
清溪一湾路,大小五十家。处处挂渔网,湖水作生涯。
少妇过桥去,携筐卖鱼虾。老翁卧树底,醉倒日西斜。
爱兹湖上景,风水清且嘉。我欲移家住,湖中放钓槎。
渔樵共我话,至乐何如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