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山

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来往岂知情。
夜行独自寒山寺,雪径泠泠金锡声。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猜你喜欢
坐中客。共千里、潇湘秋色。渐万宝西成农事了,罢稏看、黄云阡陌。乔□橘洲风浪稳,岳镇耸、倚天青壁。追前事、与亡相续,空与山川陈迹。
南国。都会繁盛,依然似昔。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乞巧处、家家追乐事,争要做、丰年七夕。愿明年强健,百姓欢娱,还如今日。

素馨田,临昏鸦。红粉妆,问秋霞。城中仙人犹化石,城外美人何处花。

花开如茵草如织,下有枯髅谁得识。此花断送采花人,窈窕依稀成古尘。

簪郎素馨劝郎酒,郎不为欢郎惜否。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觉老时。不动已求如孟子,无言又欲学宣尼。

能知同道道亦得,始信先天天弗违。六十三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王君圭璋姿,宜在条理科。妙语天发成,莹彻非砻磨。

宗庙要琬琰,世岂无卞和。顾恐太分明,颇觉瓦砾多。

归心已动不容留,多谢君恩许退休。
虽喜溪山归似旧,却惊岁月去如流。
门前已是开三径,湖上何妨具一舟。
莫道此时无伴侣,得公足可共遨游。

缘壁谁凭借,睢盱竟斗猫。生元资溷厕,腐可畀鸱鸮。

亦解人堪畏,偏同战欲挑。千钧藏善弩,任尔叫纷嚣。

解补梁间垒,能寻花下门。春来与秋去,莫负捲帘恩。

议论风生神采端,一身不保更论官。
泉台此恨谁能诉,雪涕空山白日寒。
举扇西风,又十载、重游秋浦。对旧日、江山错愕,鬓丝如许。世事兴亡空感慨,男儿事业谁堪数。被老天、开眼看人忙,成今古。江上路,喧鼙鼓。山中地,纷豺虎。谩乾坤许大,著身何处。名利等成狂梦寐,文章亦是闲言语。赖双投、酒熟蟹螯肥,忘羁旅。

养花天气半阴晴,消渴文园惯此生。忘却小楼人去久,梦回犹诧剪刀声。

阑干侧。当时我亦凝香客。凝香客。而今老大,鬓苍头白。
扬州梦觉浑无迹。旧游英俊今南北。今南北。断鸿沈鲤,更无消息。
江湖肆鲛鳣,沟渎难容身。
人情不千日,世事有两心。
朝暮有显晦,日月常升沉。
天道我欲问,其理幽且深。
一冬不见雪花飞。爱日荡晴晖。腊残未解寒塘冻,东风细、已露春期。正是年时策马,相随村落寻梅。
故人别久信音稀。排闷有新诗。雁声北去江城暖,暗舒展、花柳容仪。屈指烧灯不远,等闲休锁双眉。

三体石经后,谁欤笔势雄。人知铁门限,我羡水晶宫。

名集留长庆,遗书付小同。青云无限路,拭目望飞鸿。

正中来,火里金鸡坐凤台。玄路倚空通脉上,披云乌道出尘埃。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
风光都买尽,不费一文钱。
须知此语无穷日,只恐沧溟有尽年。

清露细研妆粉,翠绡斜映轻红。春光留住小屏动。

高低非困雨,疏密岂欹风。

换水移枝郑重,湘帘淡月朦胧。谁言花事已成空。

荼蘼香梦里,素影画图中。

行路何难?尘沙如霰。
尘以涅衣,沙以垢面。
行路何难?路行多阻。
水渡无梁,山行有虎。
我欲行路,路苦难行。
虽有尘沙,尚全吾生。
水虽无梁,不渡由我。
我遭猛虎,曷为而可?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