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海鲸乘扶摇,激水腾九旻。退潮触泥沙,颅骨空嶙峋。
猛虎掉尾行,饮血不满唇。跳哮逞雄攫,系首八尺缗。
赋命虽在天,成之亦由人。嗟嗟灯上蛾,亦岂厌其身。
高楼春尽恨难删,每见君来一破颜。客梦荒烟迷去道,平生知己重名山。
却怜远别逢梅雨,早愿馀年入玉关。几处草庵烧不尽,秋来犹得扫苔斑。
寒合千峰马到难,瘦藤高倚翠微间。磴拖烟树来岩屋,泉迸天花满石坛。
红日弄晴浑欲漏,白云成雨却知还。浪游彊待留诗去,自笑慵疏不耐烦。
雨昏灯暝。窗外芭蕉敲梦冷。点点声声。故扰愁人睡不成。
更深夜永。一线馀香摇瘦影。旧句低吟。不是伤心不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