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道中

晓来联骑踏晴沙,风景苍苍一望赊。
几处白云前代寺,数村流水野人家。
莺啼别墅春犹在,马到西山日未斜。
回首不知归路远,九重宫殿隔烟霞。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猜你喜欢
把剑樽前砍地歌,有何留恋此蹉跎。
心期难与俗子道,世事不如人意多。
莲叶已空犹有藕,菊花虽老不成莎。
扁舟四海五湖上,何处不堪披钓簑。
凤衔丹诏纪初元,余恨难忘杞国天。
贤路当三接接书,宅家可卜中兴年。
出车示可忘多难,覃耜尤须祝大田。
千古逃吴称至德,有周笃庆更绵延。

茶磨山前宿雨晴,行春桥下绿波平。吴儿越女齐声唱,菱叶荷花无数生。

落日夷犹青雀舫,孤烟缥缈望湖亭。平生走马听鸡处,残梦依依是越城。

帘影如丝,如丝疏雨,消遣清昼。润逼衣篝,青紬滑腻,捲榴裙皱。

阴浓晕翠,苔深涨绿,休忆落红鸳甃。恁含愁、阑干独倚,泪痕湿,透衫袖。

空阶黯黯,谁弹筝琶,相杂深宵玉漏。梅子黄时,满川烟草,风味江南又。

更容幽隐,绝无人到,海燕雕梁共守。凭谁晓、晴霁较准,镜螺眉岫。

寒山本寒子,国清逢拾得。残菜贮竹筒,朝朝就来食。

对趺厨灶烟,吹火烧落叶。有时步长廊,一笑惊霹雳。

前后众三三,但道狂痴绝。何来舂米僧,出山偶饶舌。

遂动舆盖徒,入山穷追蹑。隐岩遂不见,松风寒凛冽。

临去复何言,笑指但曰贼。

西园十月菊花黄,花底流泉水亦香。汲水采花宵酿酒,晓筵倾入万年觞。

两夜郎官入梦频,今朝报喜应斯人。侍仪岂是无凭语,只恐衢州信未真。

绿竹翛翛隔短墙,黄昏凄雨洒潇湘。
梦回窗掩银釭冷,蟋蟀声中秋夜长。

苍茫元气浩无垠,似雨如烟各未分。却是幽人亲领略,石田笔管自耕耘。

此山一别二十年,此水流出山中铅。人言近日绝可喜,不见流铅但流水。

老夫来访旧烟霞,僧铛试瀹赵州茶。惜哉泉味美如故,不比世味如蒸沙。

月儿初上鹅黄柳,
燕子先归翡翠楼,
梅魂休暖凤香篝。
人去后,鸳被冷堆愁。

有怀谁能已,聊用申苦难。离居殊年载,一别阻河关。

春来无时豫,秋至恒早寒。明发动愁心,闺中起长叹。

惨凄岁方晏,日落游子颜。

洪洞山前振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崄巇。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

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罢郡归来三亩宅,化为琳宇入层云。
楼亡莫辨藏书地,池在如亲洗墨人。
特援忧勤规太傅,不将恢复许中军。
世间何物无澌尽,英榘千秋万古新。

午过凉生暑气回,半擎镫火竹帘开。窗前莫厌参丸苦,日后甘从此处来。

归来厩马踏堤沙,回首彤楼路渐赊。
遥想禁门金锁合,一庭月浸紫薇花。

青草黄泥孰与争,吆吆偏喜弄秋声。人家儿女能窥伺,莫向西风特地鸣。

可胜苍翠晚重重,喜有神羊赴海东。华表烟笼栖白鹤,碧溪春暖跨长虹。

瑞泉发泄当昌运,灵谶流传自老翁。从此郁林云物好,拍天风浪起鱼龙。

朱门映绿杨,双阙抵通庄。玉珮声逾远,红尘犹自香。
已陈粢盛敷严祀,更奏笙镛协雅声。
璇图宝历欣宁谧,晏俗淳风乐太平。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