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陶渊明,脱颖深天机。丛菊绕荒径,五柳摇幽扉。
生逢卯金兴,典午势已非。著书但甲子,岁晚频歔欷。
仕宦聊复尔,樽酒真焉依。南亩犹种秫,西山同采薇。
浩歌归去来,熹微恨晨晖。迷途往莫谏,今是庶可几。
蓄琴但取意,不施弦与徽。观其四八目,贤哲在所希。
出处固有意,夫岂轻行违。谁云惮束带,辞荣俄拂衣。
念彼同产人,抚视因遄归。平生共志趣,但有一翟妃。
少陵罪责子,颇谓达道非。右丞鄙乞食,更以人我讥。
乃知第一流,尚此知音稀。妙诗发天奥,流转同衡玑。
自谓处人境,喧无车马騑。心与尘事远,地偏堪遁肥。
东篱秋色晚,悠然望翠微。真意不可辨,佳气随鸟飞。
诗辞向千载,凛凛犹光辉。我生但睎骥,望之有等威。
行怀斜川游,坐想栗里矶。九原不可作,筑亭傍崔嵬。
独取诗句名,櫩宇殊飞翚。岩谷有杳霭,花卉无纷菲。
修篁寒逼人,坐如霜雪飞。诸公赏清致,野服驰鞯鞿。
经丘复寻壑,不惮历崄崎。壶觞更命釂,藻翰各一挥。
高谈破滞论,妙处端解围。食冷或屡暖,哦诗宁忍饥。
褒假猥见及,责善非所祈。愿以靖节语,佩之如弦韦。
解缆未十里,峥嵘乱云黑。北风吹波立,进咫退已尺。
努力度前湾,依林聊暂息。船窗雨穿溜,狼藉沾衣席。
局蹐拥毡毳,愁坐终日夕。仆夫劳敝馀,饥寒皆失魄。
对此伤人心,奈何远行客。中宵豁阴翳,青天流月色。
同舟各解颜,安卧免欹侧。人事有仓卒,天道叵测识。
向来行路难,未有新安驿。
吾闻西域之西雪山高,六月积雪犹不消。今之尽图无乃是,是何山势汹涌如波涛。
大山崔嵬小山耸,万壑千岩光欲动。营丘化去五百年,遗踪一见人皆竦。
六如胸次蟠轮囷,戏梭碎玉散作千嶙峋。一重一掩分向背,营丘似是君前身。
隆楼杰阁争相向,美人正醉销金帐。岂知洛阳城中僵卧者,门外无人雪一丈。
自古尝称蜀道难,百步九折萦岩峦。何况严冬深雪里,寒氛晻霭逾千盘。
前峰崒嵂矗天起,后峰连绵势未已。猿猱不度鸟不啼,悬崖无根谷无底。
峨眉剑阁云万重,扪参历井摩苍穹。蛟龙蟠孥古木偃,螮蝀卼臲飞梁通。
此时何处来徒众,运粮千里挽输重。仆夫股栗泥没胫,车轮欲摧马蹄冻。
谁能画者李营丘,秋毫细晰天为愁。心神自与元气合,笔力直与造化侔。
营丘本属唐宗系,邦家正值凌夷际。隆准王孙泣路隅,纥干冻雀遥飞去。
天宝以降传乾符,车驾几度留成都。汉阴馈饷骡背负,百官始得充朝哺。
蜀道之难难若此,危途数困唐天子。当时写此非偶然,后来题者赵承旨。
承旨亦是宋天潢,笔墨神妙真相当。徘徊叹赏最珍惜,似因弱宋悲残唐。
唐郊宋社久荆杞,又曾再阅沧桑矣。书画还从世上传,乾坤旧事随流水。
此卷经今八百年,卷中陵谷犹未迁。收藏印记亦屡易,令人对此情惘然。
君不见自有书契来,陈迹悠悠皆可睹。空将哀乐感兴亡,凭吊环州一抔土。
呜呼岂必王孙心独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