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

花近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
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
  俞国宝(约1195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醒庵。江西抚州临川人。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著名诗人之一。国宝性豪放,嗜诗酒,曾游览全国名山大川,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胜炙人口的锦词佳篇。著有《醒庵遗珠集》10卷。约宋宁宗庆元初前后在世。孝宗淳熙间为太学生。
  猜你喜欢
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
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
看了游人缓缓归。

结庐须种木,乐饥须种谷。种木十年能几长,种谷眼前无乃速。

人生安得俟河清,谁能忍饥百年待德成。君不见千古一皋陶,此事世亦少。

颇能化俗成唐虞,何乃灭国先六蓼。慎勿说梦与痴人,著意劝渠渠不晓。

南邻门耀三戟光,北邻牛马谷可量。浮云变灭那得常,安乐只有襄阳庞。

幸遇故人为太守,客来不惮路程遥。
九龙山水连沧海,五马声名动紫霄。
一意奉行宽大诏,多君不负圣明朝。
欲知惠爱及人处,听取街头卖炭谣。

石扉深锁一龛云,未必人间只履存。持钵欲寻刘道者,镆铘不在刻舟痕。

一声骹叫唳长风,早有饥鸢到半空。惊破红闺春昼梦,齐呼儿女看鸡笼。

易将应看贼首函,到营又似勒枚衔。翻疑充国屯田守,岂有辛毗仗节监。

卧甲征夫听夜柝,捣砧思妇寄秋衫。祭风台畔樯乌转,枉费催开海舶帆。

人间雨恨更云愁,月殿仙娥替汝羞。
诗酹此觞坚后约,与人晴霁作中秋。

母在天南子在北,屈在天边归不得。江头游子睡不安,相思两地空叹息。

因晴每日向吟台,纵目山城景象开。
白鸟静投沙浦去,落花闲逐野泉来。
客愁已被杨烟染,春色难甘蜀魄催。
看即流芳无处问,但将馀兴殢黄醅。

云南梅花不值钱,成林乃在紫云庵。暮到滇城朝即深,美人在林真不谙。

当关一枝兀放城,鹊不及报呼之三。簪斜鬟坠尽惊起,乍见情疏如有惭。

同是粗服乱头性,气味一亲神已酣。兴浓不觉对花叹,我本无事须来南。

止为君等挂人意,不一粗省心不甘。句留计止十日事,看山愿了回归骖。

路长人老那再到,便此舍去情何堪。明须更谒老梅祖,愁心先过黑龙潭。

班荆阙里笑相看,宝马金羁识汉官。别去梅花江上老,秋来明月梦中寒。

词臣寂寞犹鸳列,隐客疏狂自鹖冠。传道桥门悬绛帐,五更经术首登坛。

流水独吟花径,好山重约云门。茶瓯疏竹孤寺,桐角斜阳远村。

西湖之月清无尘,橘中之乐犹避秦。向来所见止此耳,渠亦岂是真知津。

如君眼孔乃许大,万事付之尘甑堕。儿能诗书又肯播,著脚世间看踏破。

青巾玉带桃李花,日斜空望紫云车。布衣谁识隐君子,一马㿉然何处家。

湖上看山日共君,绀楼红树万重春。年来渐少还乡梦,画里犹存望海人。

茅屋数间虚作想,石梁孤杖枉知津。蓬瀛咫尺家何在,一度濡毫一怆神。

五字投精鉴,惭非大雅词。本求闲赐览,岂料便蒙知。
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弱苗须雨长,懒翼在风吹。
砺镞端杨叶,光门待桂枝。计闻尘里誉,因和禁中诗。
明月一岁中,影圆十二回。
如何今夕里,争赏罗樽垒。
既爱盈盈色,更上高高台。
人心莫如此,试为君言哉。
月者水之精,秋者金之气。
金水性相生,五行分其事。
则知天地间,相感各以类。
水得金还盛,月因秋更清。
气类使之然,人谁不有情。
可怜别夜色,一一皆销声。
自昔诗家流,吟皆不到此。
徒能状光彩,岂解原终始。
冥搜讵有得,燥吻真何以。
请看退翁歌,其的能中矣。

自古成都胜,开花不似今。径围三尺大,颜色几重深。

未放香喷雪,仍藏蕊散金。要知空色论,聊见主人心。

文献尊皇祖,枢机属老臣。
中庸镇夷夏,精祲极天人。
嗣武躬戎服,边头亦战尘。
毋云予小子,家国待经纶。

丛篁蔽群木,万山围一寺。出险天忽开,入宇势顿异。

朴野见雏僧,庨豁登初地。开创肇有唐,兵气毁近代。

缅维一行高,迥留千偈秘。乍炊松肪腴,旋饱香积饵。

频眷顾客偕,空啸叶鸾吹。回瞩展苍莽,云迷失丹翠。

  上篇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

  下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箎,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呜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