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词写离别,却与一般离歌写法不同。作者并不正面渲染离愁别绪的深重,而是独出心裁地借助于新鲜丰富的联想,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沉挚的感情,含蓄空灵,别开生面。
该词上片写临别情景。先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别夜景色:“月破轻云天淡注。”微风吹拂云朵,月儿穿过云层,天淡如水,月光似银,呈现出一片朦胧恬淡的意境。这一句,显然从张先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得到启发,写入夜后凄清景象极为传神。同时,虽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人物的情思已寓于其中。接着,“夜悄花无语”,进一步将景与情交织在一起,“悄”,点明夜深人静,“花无语”,以花指人,实写人无语,即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之意,均以“无语”极尽惆怅心情之形容,不过这里化实为虚,手法更婉曲。“莫听《阳关》牵离绪”,紧承上句,点出“无语”的原因,原来是分别在即,离绪牵人愁肠。这里却说“莫听”,不忍听也。盖因其辞情、声情皆悲凄,此刻反增离人痛苦,故尔不忍听,离愁的深重难遣自不言而喻。无可奈何,只有借酒来麻醉自己的心灵,于是“拚酩酊花深处。”“酩酊”,已是大醉不已,更着一“拚”字,这就十分形象而又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因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拚命痛饮的狂态,透露出作者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这样的描写,比柳永词中“都门帐饮无绪”效果更强烈,更能震撼读者。以上所写,不过是未别之情景,已使人凄然欲绝。
下片宕开一笔,推想别后情景:“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用芳草写离情,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手法,如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便是以芳草的无尽比喻离恨的绵长。这句却能用常得奇,自铸新词,使蕴意更加深厚。本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行,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本是人已远行而芳草依旧,作者却想象是人走春尽。这样,由芳草和离愁引申出来的春天和行人的内在联系,便使作者忽发奇想:如果能够阻止春天的脚步,不就可以留住远行的人了。那么什么能够留住春天呢?作者想到了酴醾,这是花期最迟、暮春才开的一种花朵,有诗为证,苏轼《杜沂游武昌以茶蘼花菩萨泉见饷》说:“茶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又有诗说:“开到萘蘼花事了。”待花事将尽再来开放,延长了花期,变相延长了春天的时日。人若能像荼蘼这样把春光、也把行人留到最后一刻是很好,但人世间每每事与愿违,“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春花到此时已剩荼蘼,故云“独步”。但纵使似荼蘼开晚,能“着意留春”,又能留得几时?何况“不似”乎!两句是宛转地说“强欲留春春不住”(欧阳修《渔家傲》)。留春无计,暗指留人无计,词到此戛然而止。下片写的是人物心中的一段痴想,虽不可能实现,却动人而又沉挚地表达了因无计留人而产生的深沉惆怅和叹惋,与上片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真实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情绪和微妙的心理活动,别开生面,回味无尽。
洞庭西去路,消息几回闻。地僻难逢雁,天长秪见云。
白蘋悲楚客,班竹怨湘君。宋玉哀师意,空传九辩文。
我昔学画时,意亦颇浩渺。不求工形似,但以写怀抱。
十年弄笔研,自顾尚草草。子真有夙慧,落笔那便好。
疏疏几叶兰,此意亦难了。墨肥苦无骨,险瘦神亦槁。
纵笔伤婀娜,取态失苍老。不独烦位置,兼亦贵风藻。
看子意有馀,一往何振掉。著花花离离,著叶叶袅袅。
因风欲翩翻,堕雨故天矫。开箑飒生气,嫣然出物表。
始知画有真,俗工徒潦倒。勉旃自珍重,成名不足道。
因忆吾友言,惜哉笼此鸟。
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
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
留春住,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
棠桡无数。
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佳丽地,仙院迢迢烟雾。
湿香飞上丹户。
醮坛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
君莫诉。
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
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白刃戕躯起病亲,黄童操志出天真。古今臣子虽同节,若个临危肯致身。
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
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隆。离合云雾代,往来如飘风。
富贵俯仰间,贫贱何必终。留侯起亡虏,威武赫荒夷。
邵平封东陵,一旦为布衣。枝叶托根柢,死生同盛衰。
得志从命升,失势与时隤。寒暑代征迈,变化更相推。
祸福无常主,何忧身无归。推兹由斯理,负薪又何哀。
淇水门前绿绕烟,投闲野服胜林泉。天生上相重阳后,人颂高年五福先。
三辅声华京兆尹,六曹才望太平贤。香山九老谁相似,刑部尚书白乐天。
开卷春风满幅。喜见其人如玉。鬖鬖华发乍垂肩,三五年犹未足。
眉痕春尚浅,教若个、藏他金屋。第三桥畔记相逢,一片蘼芜正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