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词

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堤上夹道杨柳繁茂烟雨朦胧,那万缕千条的柳枝让人愁绪更深。
飞絮满天飘扬离人远去,东风渐弱再难留住那美好的春天。
注释
大堤:在襄阳城外,靠近横塘。在今湖北省襄阳县。

鉴赏

  《柳枝词》即《杨柳枝词》,是中唐以后流行的歌曲之一,歌辞则由诗人创作翻新。借咏柳抒写别情的,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此诗即属此类。

  大堤在襄阳城外,靠近横塘。宋随王刘诞《襄阳曲》云 :“朝发襄阳来,暮止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似乎从这诗以后,大堤便成了情郎们寻花问柳的去处,唐人诗中写到大堤,多有此意。如施肩吾《襄阳曲》:“大堤女儿郎莫寻,三三五五结同心。清晨对镜理容色 ,意欲取郎千万金 。”李贺《大堤曲》:“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由此推知,这首《柳枝词》写的,便是大堤女儿在暮春时分送别情人的情景。

  由于近水,堤上夹道的杨柳,枝条特别繁茂,丝条垂地,给人以嬝娜娇怯之感 。“柳条无力魏王堤”(白居易),写的便是这种情景。“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每逢折柳送别,即使晴天,也不免令人感伤,何况雨雾迷濛,那是要倍增惆怅的。“大堤杨柳雨沉沉”,“沉沉”二字,既直接写雨雾(这不是滂沱大雨,否则不能飞絮)沉沉,又兼关柳枝带雨,显得沉甸甸的。而人的心情沉重,也在景物的映衬下透露出来。送别情人,离恨自深,说“万缕千条惹恨深”,不仅意味着看到那两行象征离别的翠柳,又使愁情加码,还无意中流露出女子因无奈而迁怨于景物的情态,显得娇痴可爱。

  但此诗的精彩并不在前两句,三句写分手情景道:“飞絮满天人去远”,意境绝妙。前二句写雨不写风,写柳不写絮,到写“人去远”时,才推出“飞絮满天”的画面,这样便使人事和自然间发生感应关系,其妙类似于“蒙太奇”手法。同时这句包含一隐一显两重意味,明说着“人去也”,而飞絮满天,又暗示“春去也”。宋人王观有“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的名句,句下已有无尽惆怅;而两事同时发生,情何以堪!诗人都说风雪送人,景最凄迷;而“杨花似雪”、“飞絮满天”的景色 ,更易使人迷乱。“人去远”,是就行者而言;还有一个站在原地未动的人,一任柳絮飞怀扑面,此种神情意态,隐然见于言外。

  “东风无力系春心。”结句含蓄藉 ,耐人寻味。从上句的“飞絮满天”看,这是就自然节物风光而言,谓东风无计留春长驻,春来春去,有其必然性在;从上句的“人去远”看,“春心”二字双关,实指恋情,则此句又意味着爱情未必持久,时间会暗中偷换人心。前一重必然隐射着后一重必然。诗句既针对大堤男女情事,有特定的涵义;又超越这种情事,含有普遍的哲理

  这首诗的诗味浑厚,一句比一句有味,读之如嚼甘饴,其味无穷。

  何希尧,分水人,唐代诗人。字唐臣。生卒年不详,唐宪宗时在世。今存诗四首。

  猜你喜欢
八月初长夜,千山第一程。款颜唯有梦,怨泣却无声。
祖席诸宾散,空郊匹马行。自怜非达识,局促为浮名。
闻说海棠开尽了。怎生得、夜来一笑。颦绿枝头,落红点里,问有愁多少。
小园闭门春枝枝。禁不得、瘦腰如袅。豆蔻浓时,酴醿香处,试把菱花照。

先生卓难攀,材真帝王佐。皎皎众所病,蜿蜿龙方卧。

卷彼天下惠,赴此一郡课。幕府既多暇,山水乃屡过。

旌旗拂蒙密,车马经坎坷。爱此谷中泉,声响远已播。

槎横势逾急,雨点绿新破。旁生竹相围,竦竦碧千个。

遥源窅难窥,磐石坦如磋。游鳞戢可数,飞鸟嘤相和。

援琴薰风后,结宇寒岩左。觥筵已得月,金纨尚围坐。

心如合逍遥,语不缀招些。一时耸传观,千载激柔懦。

《甘棠》诗之怀,岘首泪尝堕。况此盛德下,襦裤人所荷。

不假碑刻垂,栋牖敢隳挫。当今甲兵后,天地合轗轲。

先生席上珍,岂忍沟中饿?毋徐黑轓召,当驰四方贺。

士不远千里,访我付落中。
话旧语益密,论交颜不红。
酒炙乏供给,近制相延容。
白饭与青刍,且饷驴与僮。

花飞伤宿雨,山润照清晨。念子经时卧,嗟予一味贫。

稍闻疏药饵,遐想整衣巾。何日扶藜出,相陪醉晚春。

茂陵消渴卧词臣,摇落秋风白发新。汉主岂无金掌露,马卿元是倦游人。

山行已凄迷,而况步脩岭。飞仙不可见,谁复抚我顶。

怀人云峤长,倦憩石磴冷。樵斧忽丁丁,弥觉清昼永。

龟脊羊肠九里汀,芫花灿灿麦青青。
此生不踏江东道,将谓金陵即秣陵。
金膏下帝台。
玉历在蓬莱。
仙人一遇饮。
分得两三杯。
忽闻桑叶落。
正值菊花开。
阮籍披衣进。
王戎含笑来。
从今觅仙药。
不假向瑶台。

听晓鸿。晓鸿度将旦。跨弱水之微澜。发成山之远岸。

怵春归之未几。惊此岁之云半。出海涨之苍茫。入云途之瀰漫。

无东西之可辨。孰遐迩之能算。微昔见于洲渚。赴秋期于江汉。

集劲风于弱躯。负重雪于轻翰。寒溪可以饮。荒皋可以窜。

溪水徒自清。微容岂足玩。秋蓬飞兮未极。塞草寒兮无色。

吴山高兮高度。越水深兮深不测。羡明月之驰光。顾征禽之驶翼。

翼伊余马之屡怀。知吾行之未极。夜绵绵而难晓。愁参差而盈臆。

望山川悉无似。惟星河犹可识。孤雁夜南飞。客泪夜沾衣。

春鸿旦暮返。客子方未归。岁去欢娱尽。年来容貌衰。

揽衽形虽是。抚臆事多违。青緺虽长复易解。白云诚远讵难依。

何处银鞍白鼻騧,忘将锦瑟数年华。渡头水急怜桃叶,陌上春狂信柳花。

那得芳心对鹦鹉,泣将残泪付琵琶。一身已自成惆怅,况是平阳十万家!

淡淡秋容点葛衣,追游不负此佳期。云移石洞萝阴合,风静寒江树影微。

掷甲山留终古恨,磨旗人忆往时悲。兴亡自是寻常事,漫向樽前索旧题。

开春贼东窜,避乱事远出。秋来复北行,烽火起仓卒。

呼号闻比邻,怆惶出闺闼。女弱涕涟洏,姑老色惴慄。

大儿前挽车,小儿后提挈。暮出东郭门,秋潦多乱辙。

月暗影昽昽,路昏行蹩蹩。我随车徒行,十步再蹉跎。

野田忽高低,陟降弗遑歇。前至海上村,镫火闪蓬筚。

寄迹葭莩亲,妇子共一室。新谷荐黄粱,蕃羹杂薇蕨。

栖息虽云安,中夜常惊怵。诘旦赴海壖,海气尚郁勃。

扬帆事遐征,天风吹萧瑟。岛屿影浮枕,波涛声荡潏。

渺然感人生,一栗寄溟渤。三五蟾兔盈,澄辉何皎洁。

鱼龙动混茫,星斗垂寥阔。我本怀百忧,反因异境发。

回首望邑城,迢递火光彻。舍宇恐摧颓,松楸或斩伐。

况闻海防军,昨日新战没。矫矫王将军,力能贯七札。

矢绝无继兵,父子同一烈。昂昂陈义士,十荡还十决。

战胜众人依,战死谁收骨。贼势遂日横,所在逞豕突。

沿海事焚劫,杀戮到岩窟。越旬闻贼行,归帆顿飘瞥。

来时之所经,廛市半丘垤。迟迟造里闾,女仆迎门闑。

伯氏先我还,亲戚问存殁。敝庐幸复存,敢怨多遗失。

尘釜事浣涤,敝簟重振拂。次第理琴书,殷勤整卷帙。

人劳乐苟安,时危易为悦。远近传虚警,消息时恍惚。

何方为乐土,欲去还中辍。群丑复北旋,倏忽势莫遏。

扶掖入邑城,历险嗟更迭。托迹向黉宫,广厦一毡设。

遥望见焚烧,烟焰生林末,风逐怒熛飞,霄炽秋云热。

哀哉胶东民,惨比他邑别。刺史本神明,缙绅多贤哲。

仁厚戒征诛,守成贵密勿。夫子事登陴,长子随行列。

潴不汲污池,湿薪斫丛樾。永日不再炊,深秋无重褐。

阿姑时叹息,老病怀惊怛。小女畏贼来,枕席亦杌隉。

强欢欲相慰,反使泣呜咽。但云贼当去,贼去当全活。

蓄惊意怲怲,含忧心惙惙。再见蟾兔盈,严霜木叶脱。

有时闻贼行,或言远搜括。比日断烽烟,寥天气清澈。

欲出复迟疑,贼谋恐诡谲。三旬始出城,惝恍异天日。

瓦砾塞通衢,连甍百无一。回风吹血腥,当途馀杀越。

空巷行萧条,败壁立突兀。残烬拥颓垣,故居认仿佛。

去去将安之,摧残到瓜葛。幸有宗人舍,暂留仅容膝。

三秋倏以迈,天寒气栗冽。三见蟾兔盈,时维冬十月。

昊天胡不惠,大戾弗我恤。慈姑病缠绵,弥留竟永绝。

乱馀遘闵凶,谁云理无阙。哀哀视君子,麻衣泪凝血。

渐止涕纵横,莫使回肠结。阿姑暂浮厝,黄泉未定穴。

当思昔贤言,毁不使性灭。衔恤更晨昏,荐瘥时未竭。

厄运伤不已,含戚视琐屑。维时方荐臻,余复罹疚疾。

次染及儿女,呻吟杂喧聒。冷灶静无烟,敝衾寒如铁。

顾瞻使心伤,涕零无复啜。汝辈行当痊,予疾恐成诀。

嘱女莫娇痴,嘱男勿怠逸。怠逸成荒废,娇痴遭瞋喝。

夫子相慰言,汝言何不达。人生天所命,胡为伤情切。

先事而绸缪,为计良亦拙。所遇在辀张,且与同饥渴。

闻此感予心,忧怀勉为豁。时序自有常,阳和回穷节。

女病渐加餐,男愈行蹩躠。予疾亦云疗,扶杖犹颠蹶。

隆冬肃寒威,气严手指裂。壁隙鸣风飙,窗阴积霜雪。

艰难寄居情,人事安能说。矧乃沂水阳,游骑尚突轶。

遥闻古潍州,战士多人杰。分抄不及境,贼气为之夺。

束装思北上,流离犹未毕。何日息疮痍,上将临节钺。

解此下民忧,济时望稷契。

莺啭翠微晓,香风荡林扉。城郭已春半,新晴绚芳菲。

歌亭酒馆幛帘幕,花衢柳巷分如棋。千金鞍马纵行赏,尽是官家年少儿。

天开琼筵俯流水,羽觞飞酌延春晖。城南薄暮歌吹作,月上花稍犹未归。

掷下离觞指乱山,趋程不待凤笙残。花边马嚼金衔去,
楼上人垂玉箸看。柳陌虽然风袅袅,葱河犹自雪漫漫。
殷勤莫厌貂裘重,恐犯三边五月寒。
美景忘游宴,珠灯多夜光。
春城绣户月,罗袜画桥霜。
鸣马客先发,谁家欢未央。
吴宫星未落,醉里笛声长。

随喜到祇林,何年始布金。西来初地占,东去大江深。

山静宜禅悦,云慈见佛心。游人浑不解,合掌拜观音。

物宜求新,人宜求旧。不起于座,现诸威仪。

削断龙门剑力间,遗祠终古鉴湖边。
昆墟到海曾穷地,石穴藏书不记年。
春色门墙花滴雨,晓光台殿水浮烟。
涂山万国梯航集,告禅录坛岂偶然。
  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