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中女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看那浅池中摇头摆尾的鱼儿,永远不会认识到海水的广阔渊深。
看那桑树下的采桑女,永远不会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
采桑女在窗下辛苦的织布,富家人家遍身罗绮,夜夜响起捣衣声。
采桑女天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因为她贫苦,只能见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见不到精致发簪。
有着西施之貌只能幽处野里,有着韩娥之音却湮没无闻。
从来没有见过珍贵的珠宝玉石,所以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
哪里知道受宠的赵飞燕,发髻上插满了黄金制成的装饰品。
注释
里中女:穷乡僻壤的女子。里,野里。
机杼:织布机。
杵砧(zhēn):捣衣的槌棒与垫石。
蒿簪:野蒿制成的簪子。
越娃:指西施。韩娥:《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钗:作动词用。

赏析

  于濆是晚唐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写过不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罪行的诗篇,《里中女》就是其中的一首。

  此诗是通过农家女和富家女的巨大差别为贫家女子鸣不平的。诗的前四句以池中鱼不知海水深来比喻穷乡僻壤的女子无从想象富贵人家的生活。诗的开头,富于民歌比兴色彩。诗以“池鱼”比“桑女”、“海水”比“华堂”,表明贫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自然而贴切。民歌往往重复咏唱。诗中“吾闻”、“不识”,重叠两次,音节流美,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同情之心。

  接下来将采桑女的种种美好资质和她们的贫苦生活作对比。五、六句中“苦机杼”扣“桑下女”,“鸣杵砧”扣“华堂阴”,形成了鲜明对照,揭示了富贵人家与桑下女截然不同的生活状况。“机杼”,织布工具。“杵砧”,捣衣工具。“苦机杼”的“苦”,反映了桑下女那种“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的辛劳情景,然而桑下女的劳动成果,却全给富贵人家剥夺了去。“鸣杵砧”的“鸣”字,既形象地表现捣衣之声,又暗示富贵人家不养蚕,不织布,反而遍身罗绮,有做不完的衣服。这是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晚唐时期,朝政日非,国势日微,赋敛日重,劳动人民终岁劳苦,不得温饱,而豪门贵族“缯帛如山积”(白居易《重赋》),“衔杯吐不歇”(郑遨《伤农》)。“苦机杼”与“鸣杵砧”对照,正深刻地反映了这种罪恶的社会现实。

  以下是通过形象进行议论。作者以“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慨叹桑下女天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因为她贫苦,只能见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见不到精致的束发工具。“明”字妙,突出了桑下女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神态。“只教”,一个转折,点出劳动妇女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精致的工艺品,一生只见识过粗贱的饰物,显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意。

  接着,以“越娃”(西施)“韩娥”这两个形象的比喻,承接“双明眸”,并在“越娃”“韩娥”之上,冠以“徒惜”,惜桑下女有西施之貌,而幽处野里;有韩娥之音,而湮没无闻。“惜”而徒然,表明了作者的无限感慨与无可奈何的心情。

  “珠玉不到眼”两句,从字面看,并无难解之处。“遂”字很重要,它将两个否定词“不”与“无”紧密联结起来,贯通上下文,以表明桑下女具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而这颗心又是“珠玉不到眼”使然的。

  结尾两句,与“华堂”、“富家”照应,并与桑下女恰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这是全诗精神的结穴处。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受宠幸,尚豪奢。“满髻钗黄金”,“钗”作动词用,是说赵飞燕发髻上插满了黄金制成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从的来源是美人“两片云,戴却数乡税”(郑遨《富贵曲》),正是从千万个“桑下女”式的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这就提醒人们:统治者骄奢淫佚的生活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和汗。作者不便说明当代,所以假托“赵飞燕”。这与白居易《缭绫》中“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的手法是相似的。纪昀认为,古人为诗,不废议论,只是“不着色相”而已。《里中女》就是这样。此诗意在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然而这个意思,不是直言的,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形象语言来表达的,是富于情韵的。

  此诗与一般的同情贫女的诗作不同,诗中没有因为里中女贫困就对她一味地赞扬,而是指出了“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即里中女不是天生纯朴,富家女也不是生来尚豪奢,而是环境使然,导致他们之间不同的原因是财富对人纯洁心灵的腐蚀。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风迹殊不昧,声名岂偶然。长途催騄骥,爽气激鹰鹯。

薏苡成遗恨,松楸卜远年。凄凉故吏尽,谁泣鬣封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得时。风露清时收翠润,山川秀处摘新奇。

揄扬物性多存体,拂掠人情薄用辞。遗味正宜涵泳处,尧夫非是爱吟诗。

少时已感韩子诗,东西南北俱欲往。新年尤觉此语悲,恨无羽翼超惚恍。

肺肝欲绝形骸外,涕洟自落衣巾上。此忧难与世共知,忆子论心更惆怅。

万里乾坤冰雪中,百年心事几人同。二公只恐徐刘是,死恋厓山老秃翁。

瓜时正值一阳生,已见眉间喜气盈。诏下鳌头恩数宠,香含鸡舌省曹清。

西湖好去穷清赏,南国无从恋蕣英。自此达尊兼德爵,不唯年事合推兄。

寻声共觅登翠路,断续横斜途错互。荒蹊翠葛拂罗衣,曲磴苍苔印芒履。

两道灵源翠中溢,瀑布喷从石窍出。美味沁脾酌醁醽,清音漱石鸣琴瑟。

彻底照人清且鲜,千枝万派落畬田。有人搆屋临幽澳,镇日高眠无剥啄。

泉流绕砌茗堪烹,松影当窗书可读。隐逸能方郑子居,应接不暇翠阴目。

雨过月朗空翠静,榻上焦桐慰幽独。我思就隐水云乡,结契烟霞意味长。

祗因未了显扬愿,尚有黄粱梦一场。一场尘梦浑如寄,岂甘久作风尘吏。

他年琴鹤谷中来,耕读为家初心遂。男婚女嫁向平年,桐帽棕鞋任游戏。

日暮高歌乘兴还,者番淤乐信难攀。路人问我何乐此,我笑未答意自閒。

君不见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田园不遇岁,羁旅常苦心。问君长沙客,几年东武吟。

白发映青春,天涯一相寻。伤弓双折羽,迟暮多哀音。

平原客如市,珠履玳瑁簪。担簦义何勇,归袖赢黄金。

世事不足道,丈夫多陆沈。何以慰别离,春酒方献斟。

山下出泉水,几经遭坎坷。但能流不息,终得到江河。

六十不归去,八年空及瓜。
何时觞北渚,陪汝弈东沙。
仙构须依竹,吾庐亦寄槎。
赓吟犹有日,棠棣正敷华。

古墨轻磨满几香,研池新浴照人光。北窗时有凉风至,闲写黄庭一两章。

张子构堂题具庆,此生捧檄为荣亲。府中年少固可数,幕下英才惟此人。

尚褧锦衣加吉服,忘忧萱草共阳春。移忠锡类从兹起,何患风云不要津?

曾拥貔貅奏凯歌,厓山云暝竟蹉跎。地空九有栖荒服,寨列千艘保海阿。

龙跃玺沉天若此,乌鸣碇绝事如何。鲸波沃日炎光熄,凛凛英魂尚枕戈。

空山流水,悄无言、领略美人幽意。一片聪明冰雪净,吹到芳香满纸。

倩月摹神,裁云作稿,唤得灵韵起。风生袖里,感君珍重缄寄。

遥想雅抱孤负,清芬难闷,终作骚人佩。眉月初三新有样,笔蘸春山浓翠。

兰韵偏清,蕙心是素,永结双头蕊。怜卿南郡,玉台佳话同纪。

画戟森森转水湄,草堂颜色带恩私。乱离海上多簪绂,槃礴风前卸马羁。

醉帽半敧花近眼,赓歌间发墨翻池。诸公明日朝天去,且为南阳借杜诗。

偶向清斋赋索居,回头三五少年余。乍尝宦味新茶似,久历名场钝砚如。

谈旧每思从老辈,看花又喜到春初。奚僮怪我三更后,贪读平生未见书。

芬佩搴兰,铢衣散锦,到眼墨云交绚。飘灯珠箔,伫月晶帘,销得燕愁莺惋。

不信人天感多,捣麝犹香,拗莲难断。恁风流也称,玉台新序,衍波传遍。

京国事,井华朝汲,秋水宵吟,法曲红箫亲按。去年元夜,佳节重阳,南宋倩魂还见。

艳绝珊株网闿,百衲补琴,九华裁扇。听瑶空、笙鹤风高,花外绮霞吹满。

可怜椎髻文身地,小字人传纪载新。却恨燕京翻泯灭,英风独显费宫人。

伏羲初画卦,苍氏乃制字。点画有偏旁,阴阳贵协比。
古者不嫌名,周公始称讳。始讳犹未酷,后习转多忌。
或援他代易,或变文回避。滥觞久滋蔓,伤心日益炽。
孙休命子名,吴国尊王意。h1莔h2h3僻,h4昷h7h8异。
梁复踵已非,时亦迹旧事。h5杰自其一,蜀闯是其二。
鄙哉化h9名,陋矣hAha义。大唐有天下,武后拥神器。
私制迄无取,古音实相类。hBhChb囝星,hDhd厓he埊。
缶圀及曌hE,作史难详备。唐祚值倾危,刘龑怀僭伪。
吁嗟毒蛟辈,睥睨飞龙位。龑岩虽同音,形体殊乖致。
废学愧未弘,来问辱不弃。奇字难雄博,摛文伏韩智。
因诵鄙所闻,敢布诸下吏。

黄陵庙前捐佩玦,龙影摇文织湘血。翠帷尘滴不乾云,湘水无声楚魂咽。

蛮娘弄作吴娥吟,五音嘹亮生枯节。一声直向天上闻,手挟飞仙挽秋月。

呜呜似向烟中语,十二螺鬟排律吕。黄鹤楼空人不还,断肠声里招神女。

蛙吹儿童事,重开已汗颜。更须留近作,待过十年看。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