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明月四时好,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
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等闲来,天一角,岁三周。东奔西走,在处依旧若从游。
照我尊前只影,催我镜中华发,蟾兔漫悠悠。连璧有佳客,乘兴且登楼。
见说林居胜,清江绕舍流。元方登琐闼,小谢隐沧洲。
草茜辰占丽,梧飘岁识秋。烟霞互吞吐,鸥鹭接飞浮。
日有高轩过,时同静者游。麈挥山榻冷,棋对竹窗幽。
宝笈通三昧,牙签富九丘。侧闻能尚志,应不爱封侯。
薇省牵魂梦,萸樽阻唱酬。讵谙方岳寄,深切庙廊忧。
同游几日复离居,赠别无多意有馀。白发淹留非所惜,红尘归去欲何如。
新诗近欠名山债,密约凭将故里书。岐路转多心转惑,从来儿女会牵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