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赵太初

蒲团兀坐几经春,独把南华味道真。已薄丹砂勾漏令,空怜白发杜陵人。

山中旧别期犹在,世上游名迹易陈。楚些吟成无处寄,暮云回首泣沾巾。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猜你喜欢

本来佛法无多子,正觉菩提弹指超。谁信曹溪一滴水,流归法海作全潮。

至理无言绝浅深,尘尘刹刹不相侵。如云教外传真的,却是瞿昙有两心。

怜君尽室泛安流,职重官新未白头。
楚老欢迎归旧里,春风留恋过扬州。
逢时肯更嗟庭树,属咏还应上郡楼。
宗党故人乡外少,勤勤书札缓离愁。
仆本吴乡士,请歌《吴趋行》。
吴中实豪都,胜丽古所名。
五湖汹巨泽,八门洞高城。
都观被山起,游舰沸川横。
土物既繁雄,民风亦和平。
泰伯德让在,言游文学成。
长沙启伯基,异梦表休祯。
旧阀凡几家,奕代产才英。
遭时各建事,徇义或腾声。
财赋甲南州,词华并西京。
兹邦信多美,粗举难备称。
愿君听此曲,此曲匪夸盈。

夕会星已罗,昼接景将落。见面不须臾,何以展契阔。

侧耳金玉章,音响时间作。假寐晤清颜,倾光岂虚托。

枉骖怅云辔,命席耻尘爵。徘徊翳云日,伫立眺城郭。

骈居淹晨暮,庶俾私心豁。

台上人正醉,池中鹤正睡。
浩露渐深林,鹤惊人亦去。

飞叶狂四天,吾嗟借风势。当其势未平,谁敢戢横厉?

万理归本根,花实尽蒙翳。苍松不媚春,乃不受秋制。

吾生名厕儒,所学已微细。何复累诸妄,而使心受蔽。

清晨斋厨香,瓜蔬纷在几。剖竹走滔滔,洗菜天目水。

积薪高若山,不嚼一粒米。辛勤吹火人,日供千食指。

煮饭吾未能,何暇彻生死。但乞焦饭回,堂上献甘旨。

老去惟思卧白云,一亭万竹喜初闻。波回晓日鸳鸯并,沙散晴烟翡翠分。

把钓左泉归卫女,乘舟北渚望湘君。谁能独采薇盈袖,却道高寒思不群。

钟阜白云边,桥陵锁暮烟。圣谟真远矣,王气故依然。

玉帛诸番会,金汤万世传。谁陈根本计,有力可回天。

中朝耆旧半沦亡,忧爱胡为畎亩忘。
我病不禁心痛折,天灾惟有涕流滂。
救时议论须知体,医国文章要识方。
期子声名相照映,好风天际雁成行。

明月招春魄,移痕上小窗。暗香浮枕簟,乘兴灭银釭。

韵事瀛东三百秋,南金北箭此齐搜。斐亭词调钟虽歇,鲲海珊瑚网尽收。

绝岛新诗经月旦,神州显宦纪风流。洛阳纸贵称斯集,璀璨珠玑万古留。

河北将军尽入朝,九重春色醉仙桃。
沿边千里浑无事,云卷长天圣日高。
酴醾花底当年事,夜雪模糊照石阑。
北省今朝枝上雪,还揩病眼作花看。
何处相逢万事忙,卓家楼上百淘香。
明朝渐近山僧寺,更为残花醉一场。
雁荡接台山。秋来最好看。寿星明、高现云端。八月初弦三日里,□二老、福人间。
玉节近天颜。东西两路安。祝苍松、节劲根蟠。相汉元勋萧第一,留次位、著曹参。
新罗僧问答新罗,飞骑将军意气多。
夺贼枪来骑贼马,不劳馀刃罢干戈。
侵阶草逾碧,明窗日渐迟。
携针听语鸟,牵断绣床丝。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张氏,某县君固。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固,故不复次其世家焉钞。铭曰: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