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次前韵寄王巩二首 其二

细竹寒花出短䍦,故山耕耒手曾持。宦游暂比凫鹥集,归计长遭句偻欺。

歌舞梦回空历记,友朋飞去自难縻。悠悠后会须经岁,冉冉霜髭渐满颐。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你喜欢
就枕忽不寐,孤怀兴叹初。南谯收旧历,上苑绝来书。
暝雪细声积,晨钟寒韵疏。侯门昔弹铗,曾共食江鱼。
世上求真客,天台去不还。传闻有仙要,梦寐在兹山。
朱阙青霞断,瑶堂紫月闲。何时枉飞鹤,笙吹接人间。
金吾河朔人,事郡在贱列。
攀附周世宗,龙飞起鱼鳖。
委质向圣朝,积功取旄钺。
所在肆贪残,乘时恃勋伐。
皇家平金陵,九江聚遗孽。
弥年城乃陷,不使鸡犬活。
老小数千人,一怒尽流血。
三惑无不具,五福何尝缺。
晚年得执金,富贵居朝阙。
娱乐有清商,康强无白发。
享年六十九,固不为夭折。
考终北牖下,手足全启发。
子孙十数人,解珮就衰絰。
赠典颇优崇,视朝为之辍。
哀荣既如是,报应何足说。
责簿李广死,赐剑武安灭。
侥幸过古人,况无大功烈。
福善与祸淫,斯言仅虚设。
吁嗟为儒者,寒饿守名节。
五十朝大夫,龙锺头似雪。
无故不杀羊,礼文安可越。
何况宾祀间,贫苦无羊杀。

横肱盘石俯清泉,山泽臞儒似列仙。泛水登山聊肆志,著书万卷果谁传。

旧雨常来,今□不来,佳人偃蹇谁留。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秦州。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

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

炀天子,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龙舟未过彭城閤,义旗已入长安宫。

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世谓仙易得,汉武吾所知。
终老坐迷妄,海上求安期。
世谓仙难得,二王等儿嬉。
安期自来顾,一笑相与归。
难易讵能诘,戃恍谁复窥。
千古赤松事,话者君勿疑。
凌遐与倒景,物外非无之。
要须功行满,乃可超尘泥。
无怀轻诞心,鹤鹿浪欲骑。
安期寄语谓世人,初平不是牧羊儿。
海门高并两峰寒,大艑轻帆自往还。
安得百灵移一岛,却教尘世看三山。

金谷栽培异,春皇养育殊。一枝轻耸翠,双萼密承朱。

根是鸳鸯化,生来姊妹俱。同行虽有伴,并寝总无夫。

共鉴匀妆脸,偷霞点绛肤。东邻与西子,谢女共罗敷。

解佩还曾否,为云总解无。情深难独步,力弱易相扶。

卓氏弥伤寡,长门愈恨孤。斗誇红粉面,齐著绣罗襦。

尽好藏金屋,谁堪作舞姝。郎须待刘阮,家想住秦吴。

翠幕浑遮步,雕阑并向隅。黄金难买笑,为尔倒金壶。

十年风雨别长安,笑把无穷作梦看。
纵许浮云终日定,谁知去妇此心难。
蘋花采采江空远,湘水茫茫道路艰。
读罢《离骚》风偶急,钓船吹上子陵滩。

匹马穿云绕曲坡,秋声天外雁横过。万年宝鼎归姬运,五色云龙驾馺娑。

雨后应知山有色,风恬始息海扬波。何时醉倚棠阴绿,回听黎元鼓腹歌。

青田九楼山舟中作

渺渺山头路,鳞鳞山上田,绕篷窗六曲屏风面。似丹青辋川,是神仙洞天,隔云树人烟,试看玉溪边,恐有桃花片。

晚泊虎丘山下村,小舟摇荡一溪浑。游人车马各已散,宿鸟池台故不喧。

初月出林光照地,乱云入寺影当门。□□□□□□□,□□□□□□□。

百道仙符下武当,电光随绕读书堂。
诗魔惧挟文穷遁,酒圣灵驱疟鬼藏。
墨汁润分瑶草色,篆文清带榔花香。
壁琴自此如神助,长觉风霆响洞房。
壮哉陈明之,有此两玉骢。
一骢色作葡萄锦,一骢雪尾云为鬃。
咄哉明之此非画,两胡碧眼睛相射。
手中绿绳三尺捶,人马意态俱闲暇。
燕郊二月沙草春,淡风艳日开烟尘。
两龙浴罢桃花水,迥视八极生精神。
十年侍朝未央殿,西北贡马寻常见。
驽骀岂有仗下材,空劳万乘临轩看。
有如此图诚不多,举足万里无山河。
试令放驰九折坂,定与飞鹘争先过。
神物不受人间役,冥冥天意应相属。
明朝卷轴送还君,莫使春雷惊我屋。
石磴高轩榜静游,度年红叶少惊秋。
使君会得山僧意,不放笙歌到上头。

检书伴我深宵读。兰釭焰短寒如粟。几度共徘焰。金炉香渐灰。

月明帘未卷。掩映罗帏暖。寂寂避回风。屏山隔几重。

大历开真主,群雄控六飞。
山河千载业,天地一戎衣。
复古边疆定,销兵圣母归。
依然兴礼乐,文武遍郊畿。

鲁酒醉行客,越弦激商声。中怀百忧集,兼此离别情。

阳月过吴楚,驱车下关城。北风捲微雪,拥袂还宵征。

谁谓此枯槁,翻然逢鲍生。平居异乡国,失路如弟兄。

云月寄遐想,心与澄溪明。何因别离水,又向东南倾。

还激清浅处,为君濯长缨。后期眇川岳,怅望何时平。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