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涧饮岩栖愿已违,小舟拂晓泛涟漪。蒲丛露冷泣姑恶,木末云深叫子规。
山近三茅便杖屐,酒沽五里带糟醨。乘风俓拟寻幽躅,莫负当年汗漫期。
懵懂维摩不二门,略无遗嘱付儿孙。普贤若匪刚饶舌,此事如何更吐吞。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改此度 一作: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断肠人在断桥边。桥断几时连。无端桥断因肠断,令垂杨、千缕还牵。
愁里流霞难满,梦中明月难圆。
花开花落总啼鹃。泪染六陵烟。冬青那为君王改,正清明、苍翠连天。
多谢斜阳芳草。莫催客鬓年年。
堂封马鬣何年毁,平楚苍凉暮烟起。野人斸地闻登登,片石规方土花紫。
谁与斸者刘黄头,一丁不识锄不休。村学蒙师辨点画,拂拭谛视文钩辀。
最后分明字十二,千三百年乃出地。大书深刻黄头名,拍手哗然称怪事。
太守嗜古兼嗜奇,闻之亟令施毡椎。文体犹余六朝习,书法秀整真唐碑。
长沙后人有淑媛,冰雪空闺泪如霰。半世枯骸托外家,一抔浅土辞乡县。
作志先计发冢年,数虽小误名则传。何物黄头细民耳,应谶乃在千秋前。
我云此事安足怪,傅会神奇毋乃太。才人作意夸精能,造物无端弄狡狯。
冰泮滹沱石墨新,人间知有贾夫人。他年集古重编录,更与黄头记夙因。
貔貅十万度洮河,顷刻前徒自倒戈。小丑命从今日尽,名臣功比昔人多。
一天膏雨消氛气,满路春风奏凯歌。闻有巨崖堪勒颂,万人相向为君磨。
孤庐结烟霭,一榻卧松筠。之子何为者,荷蓑行负薪。
坐看云叶湿,铲喜药苗新。灵雨萧然下,归欤垫角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