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这首诗共四章,诗人以长者的身份,一方面感叹宗族的悠久历史,赞美宗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赞扬长沙公能继父业,并勉励其不断进德修业,希望日后常通音讯。
陶渊明与长沙公虽然同宗,但由于支系略远而形同路人,这不禁使颇重亲情的陶渊明有些失意,“眷然踌躇”。但临别之言,作者并无抱怨而是以长者口吻,述先祖之洪烈,赞宗族之美德,而长沙公又能“允构斯堂”,“实宗之光”,颂扬其继承祖业的才识与功绩。这是一种长者的期盼与肯定。“笑言未久,逝焉西东”道出即将离别的不舍,二人言谈相投,惜别之情自然而生,“逝焉西东”乃见聚散匆匆,失意与怅然交渗其中。临别寄殷勤之意这是必然,更何况二人又是同宗之亲。此地一别有“三湘”“九江”阻隔,路途遥远,希望能书信相通,聊慰相思之情。“进篑虽微,终焉为山”是作者对长沙公的劝勉,虽为临别之言,但能见出作者勉励长沙公继续进德修业再荣宗族的真诚。
全诗以长者口吻娓娓道来,既道出自己与长沙公的宗族亲情,又体现出长者对晚辈的殷切关爱,语气和蔼,态度恳切,体现出诗人重视立身处世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对亲情关系的敬重。
雪寒浑未解,风力更狂吹。强饭怜君瘦,重裘觉我衰。
酒香红面颊,灯影黑须眉。黄鹤山中地,求田已有期。
数里冲秋炎,投门释午倦。不知云岫深,来此下方院。
偶逢真率僧,草履何轻便。息阴竹柏间,刚及茶瓜荐。
爽气来虚堂,雄势眄崇殿。小话废兴迹,恰未龙象变。
仙坛古道场,尘劫迅飙电。过墟天宇空,陟峻榛莽遍。
波窥双井沈,丹想九成炼。错疑绿毛生,松针落衣缘。
辞华奔竞至道离,茫茫学者争驱驰。先生独奋孟轲舌,扶持圣教增光辉。
志期周礼制区夏,人称孔阴生阙西。当途闻声交荐牍,苍生无福徒尔为。
道大不为当世用,著书将期来者知。今朝有客关内至,闻从大幕征南垂。
南垂凶冠陷州郡,久张螳臂抗天威。圣皇赫怒捷书缓,虎侯秉钺驱熊罴。
宏才未得天下宰,良谋且作军中师。蕞尔小蛮何足殄,庶几聊吐胸中奇。
风雅谁堪比,羡元龙、襟期磊落,词华工丽。江左纷纷诸俊彦,端让难兄难弟,早已著、惊人姓字。
几载倾心思会面,恰相逢又隔新丰市。黄叶落,暮秋矣。
九重近日频留意。正一时、班扬董贾。齐登启事。壁上偶题红杏句,佳话由来称旨。
好打叠,金銮应制。漫拟甘泉工献赋,更挥毫、草檄龙颜喜。
沽浊酒,共君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