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偘(524-605),隋高僧。俗姓汤,晋陵曲阿(今丹阳)人。住蒋州大归善寺。《续高僧传》有其小传,传末云:“以大业元年(605)终于蒋州大归善寺,春秋八十有二”。《全唐诗》收录其《听独杵捣衣》等诗二首。终其一生,并未入唐,《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一麾谬作东诸侯,邂逅两玉陪遨游。引泉叠山作竹洞,持以奉客充淹留。
㶁㶁清流出潭底,辟疆万个那胜此。奇礓文六照幽亭,雅称幼舆岩石里。
人所应无君尽无,哦诗拥卷穷晨晡。指物程形直题署,便欲相称诗董狐。
云水相从乐复乐,汝阳太守自宾幕。不用飞章乞会稽,耸秀交流看岩壑。
玉泉半潭冰,钓台万壑雪。汝往访客星,剩挟一磨衲。
当时我醉美人家。肯信流年鬓有华。海燕西飞白日斜。
对残花。莫怨春风当自嗟。
勋业如山亦易销,况君官不过郎曹。纵然赋有凌云气,懒向梁园弄綵毫。
琳宫杂蛙黾,颇厌鼓吹喧。既久少人事,却爱幽居偏。
南轩有奇趣,云峰可当山。一雨溪水涨,稍稍鱼鸟还。
我亦乐其乐,可为静者言。
绮殿三春晚,玉烛四时平。藤交近浦暗,花照远林明。
百戏阶庭满,八音弦调清。莺喧杂管韵,钟响带风生。
山高云气积,水急溜杯轻。簪缨今盛此,俊乂本多名。
带才尽壮思,文采发雕英。乐是西园日,欢兹南馆情。
诘朝参下座,闲步出重闱。北堂月稍隐,南枝鹤已飞。
早霜垂霭霭,初雾上霏霏。严唱虽罢柝,高门尚掩扉。
既伤年绪促,复嗟心事违。平生爱山海,宿昔特精微。
未解轻身去,唯应下第归。
东阳有佳士,簪盍钟山下。变文摛风云,论事共樽斝。
为言诸孙行,二妙皆作者。有怀不可共,情若江流泻。
今此逢少君,秋月澄霁野。儒术久不振,屏弃如土苴。
泮林虽储材,樲棘乱梧槚。固当距陂行,扶植归大雅。
太末古名邦,生才今岂寡。善性水同趋,范模待良冶。
多闻直谅今有几,李叟肫然古君子。踪迹各在天一方,文字不隔心千里。
我方登坛拜龙象,君乃缘溪顾鳣鲔。乱离再见惊老丑,险韵相贻斗诙诡。
时危佳人有作贼,命短诗朋半为鬼。多君守道宗渊骞,扶病忍饥嚼宫徵。
嗟余食粟晚知惭,未完补读贤乎己。闭门饱听妻孥骂,枉尺惧为魑魅喜。
即今义熙何甲子,坐见淮海呼庚癸。江楼得酒肺肝热,更乞雷音苏冻耳。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