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枕垂云选梦,玉萧品月偷声。步摇翻霜夜艾,琼枝扶醉天明。
三朝丞相老词臣,淮水西边旧卜邻。飘播未妨青鬓好,往来惟见碧山春。
花亭竹榭当时主,牧雨樵烟异代人。君过青溪应吊古,好诗端为谢溪神。
上之回,自回中。陇山晴,秋云空。上之回,自终南。罢期门,调云骖。
上之回,自岱宫。带三观,盘六龙。上之回,自汾河。泛楼船,横棹歌。
上之回,自灊岳。射赤蛟,导神雀。上之回,自大宛。驾龙驹,飞凤幰。
居九重,垂衣裳。一人端拱,千祀无疆。
萝屋寻君岂偶缘,閒情翠竹白沙前。拂衣松径沾清露,曳杖苔阶损绿钱。
圮上再逢黄石老,山中又见紫芝仙。春畦过雨多栽药,甘苦尝来为引年。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