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溜添春浦,花水足新流。桃发武陵岸,柳拂武昌楼。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魏收与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后官至尚书右仆射,天保八年(557年)迁太子少傅。武平三年(572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司空、尚书左仆射,谥文贞。
祓除啸梁祟,惊走散花魔。切莫驱穷鬼,相从岁月多。
陌上春风久矣归,墓头衰草正迷离。白头未抆三年泪,黄壤长埋短世悲。
忆昔追游常并辔,只今独往更题诗。两儿二弟俱冥漠,顾影伶俜欲语谁。
留诗为别重依依,春浪桃花晓弄晖。柯岭峥嵘何处所,兰桡安稳送将归。
与君志有云泉约,顾我身无羽翼飞。浮石仙今遗迹在,吾庐江畔忆渔矶。
东阙年年曲宴颁,御尊宣劝醉春寒。衮衣密似魁三象,阁道高于蜀五盘。
一气已从调鼎顺,八方今比覆盂安。君王礼貌超前古,辅弼须铭座右看。
后主尝是游,幽岩既为寺。书台俯石门,綵阁兼山赐。
双剑削天端,千秋犹霸意。苍茫谷口来,徙倚江南思。
天收海雾拥朱轮,习习微风起细尘。数朵芙蓉天外落,虹螺山翠笑迎人。
万里长风落树柯,乾坤今日未投戈。空闻海国标铜柱,转见河湟起白波。
是处清霜埋战骨,几人明月听渔歌。天涯憔悴三湘客,独抱遗骚怨薜萝。
清如翡翠帘前雪,白似鸳鸯瓦上霜。镜里妆成花□艳,指尖勾破玉生香。
三寺峙若鼎,四山合如环。偷携野人杖,默叩禅翁关。
草树冬不老,云烟秋更闲。飘飘物外兴,又逐归禽还。
辕门画鼓乱驼鸣,落日川原碛路平。估客蜡书川敌报,胡儿绕帐听吟声。
旌旗占断金源路,砧杵催残木叶城。草泽即今扶义起,相公何用受降名。
烟迷荻浦,风乱荷塘,剩有菱湖秋色好。清歌徐引,唱入湖心更幽悄。
邻船少。茎柔涩桨,角刺牵衣,十里澄烟寒碧袅。为爱鲜妍,行过前汀未回棹。
秋渐老。凉欺鸭脚根浮,嫩压鸡头实小。多少莲房菰米,总输莹皎。
凭谁道。莫更采向中流,惊他并飞沙鸟。好摘馀花归去,镜台同照。
黛色连修林,春晓破烟霭。时从湖上看,偶与幽意会。
白云何娟娟,奇姿不可绘。遐思辋川人,展卷坐相对。
观妙各有得,喧寂两无碍。聊以物外心,参之画三昧。
暮起炊烟一缕斜,万重深树有人家。崎岖拨草寻荒径,踏遍山山黄玉花。
长啸归来,或渔于溪,或圃于冈。且可否之间,不夷不惠,中行岂敢,疑狷疑狂。
白眼看他,青山老我,漫世居然入世方。休再道,曾封侯万户,昔遇高皇。
闲来濯足沧浪。又种竹千枝朩几章。愧能酒能诗,陶潜李白,亦经亦史,司马公羊。
醉后长歌,灯前自舞,也算生平意气场。嗟今日,只黑甜一枕,快矣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