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虞先生题武当山张真人别业

岚雨初晴绿树新,松萝夹屋净无尘。洞花幽鸟时时别,野鹤孤云日日亲。

红雾半窗丹火候,青山万古百年人。从君更觅方平宅,玄武门前作近邻。

(1294—1365)睢阳人,徙吴中,字泽民。工画山水人物,能诗,善书。仁宗延祐末荐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英宗嗣位,出为镇东儒学提举,后弃官归。顺帝至正中,起为行中书省照磨,摄守长兴。有《存复斋集》。
  猜你喜欢
倾尽眼中力,抄诗过与人。自悲风雅老,恐被巴竹嗔。
零落雪文字,分明镜精神。坐甘冰抱晚,永谢酒怀春。
徒有言言旧,惭无默默新。始惊儒教误,渐与佛乘亲。
剪翠妆红欲就。折得清香满袖。一对鸳鸯眠未足,叶下长相守。
莫傍细条寻嫩藕。怕绿刺、罥衣伤手。可惜许、月明风露好,恰在人归后。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泉高终日听潺湲,花草才佳烂漫看。言念君恩得私请,敢于身计学偷安。

开元刺史名千古,东汉先生钓一竿。贤迹勉寻余自愧,牧民犹带触邪冠。

念念念兮入恶易,念念念兮入善难。念经念佛能一般,
爱河竭处生波澜。言公少年真法器,白昼不出夜不睡。
心心缘经口缘字,一室寥寥灯照地。沈檀卷轴宝函盛,
薝卜香熏水精记。空山木落古寺闲,松枝鹤眠霜霰干。
牙根舌根水滴寒,珊瑚捶打红琅玕.但恐莲花七朵一时折,
朵朵似君心地白。又恐天风吹天花,缤纷如雨飘袈裟。
况闻此经甚微妙,百千诸佛真秘要。灵山说后始传来,
闻者虽多持者少。更堪诵入陀罗尼,唐音梵音相杂时。
舜弦和雅熏风吹,文王武王弦更悲。
如此争不遣碧空中有龙来听,有鬼来听。亦使人间闻者敬,
见者敬。自然心虚空,性清净。此经真体即毗卢,
雪岭白牛君识无。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步冲晴雪过前滩,鹤迹云踪孰可攀。
也似来进无一物,却疑归去是三山。

为说他年雨雪时,数番真足系追思。长安貂帽旗亭酒,樊榭芒鞋古寺诗。

冰柱千寻逢洞口,桃花万树压湖湄。于今垂老荒村里,布被蒙头不出楣。

山势东趋压广宁,芙蓉几朵列围屏。云迷雉堞千重白,雪冷虬松万古青。

浩荡雕盘低朔漠,扶摇鹏奋接南溟。时清早彻防边骑,觱栗吹寒对曙星。

南踰召伯埭,北望高邮城。舍舟陟平陆,散策舒羁情。

萧条原野迥,寒日惨光晶。行行止丛祠,虚堂走鼯鼪。

不知谁氏子,中坐莫与京。父老告我言,斯女志坚贞。

驰驱丧乱馀,与嫂同晨征。迫暮不得还,沮洳聚蚊虻。

嫂居耕夫舍,女宿野嬛嬛。失节泰山重,视死鸿毛轻。

黎明筋己露,遍体膏血赪。庙食崇象设,春秋洁粢盛。

我闻父老言,感慨泪如倾。猗嗟五代时,鼎沸纷战争。

广陵行密据,民饥日抢攘。刲剔挂屠肆,何异牷与牲。

孙儒入高邮,驱民以为兵。贞女蕙兰质,肯同萧艾荣。

缅惟丁斯时,辟地故远行。宁甘野宿死,不就有帏生。

白玉岂受污,殁身垂令名。矫矫长乐老,丧亡亦屡更。

四姓历十君,腼然秉钧衡。所以米外史,穹碑勒新铭。

谢君雅好古,模拓比瑶琼。赋诗悼贞烈,字字锵金声。

俛仰旧游时,国内尚承平。荏苒三十年,繁华变榛荆。

岂无青云士,徇国输忠诚。却怜偷生者,犬豕加簪缨。

掩卷三太息,青灯照孤檠。

天遣高人下别峰,谅无官事汩胸中。
香来海外沈烟碧,果熟林间荔子红。
曹植诗篇疏入社,裴休参问远同风。
萧然丈室维摩诘,何日文殊对此翁。
芗林未置身,泛宅先入手。
二疏归来时,能似今日否。
剑关云栈乱峥嵘,得丧何由险与平。千载龟城终失守,
一堆鬼录漫留名。季年必不延昏主,薄赏那堪激懦兵。
李特后来多二世,纳降归拟尽公卿。

舟楫济巨川,山河资秀气。服膺究儒业,屈指取高位。

北征戮骄悍,东守辑携贰。论道致巍巍,持衡无事事。

知己不易遇,宰相固有器。瞻事华壁中,来者谁其嗣。

觚棱昨夜梦瀛洲,踪迹无端出九州。历历风烟诸岛碎,茫茫星斗四天浮。

题诗剩欲誇奇观,报国何曾效细流。回首中原青一发,祇应西北倚高楼。

机舂坎坎水潺潺,曲折舟行乱石间。
无数水禽飞不起,杜鹃花满夕阳山。

南极老人君莫攀,东皇木公畴与班。谁人貌得果下叟,青瞳白发酡朱颜。

鸿胪大人思邈裔,庞基先白孙敖世。金殿连姻钟鼎家,玉房通藉椒兰第。

凤毛麟角斗芳菲,琼枝玉树相交辉。燕山灵椿窦氏老,函谷青牛柱下归。

五千道德闲胸臆,七十寻常皆自得。长生久视固有常,善言知足无瑕贼。

豪华岂足为翁多,盖公清净师参何。皇之无他玄与默,会见千世万世人颂青牛歌。

如来禅,祖师意。
绝承当,只这是。
破草鞋,汗臭气。
热碗鸣,驴豚沸。
也大奇,不思议,
分明在目前,今古应无坠。
佛灭二千年,比丘少惭愧。

步步登高,从空放下。南北东西,曾无缝罅。教外别传,一切话霸。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