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诗 五

惟忠且惟孝。为子复为臣。
一朝人事尽。身名不足亲。
吴起常辞魏。韩非遂入秦。
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
移住华阴下。终为关外人。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猜你喜欢
雨滴草芽出,一日长一日。风吹柳线垂,一枝连一枝。
独有愁人颜,经春如等闲。且持酒满杯,狂歌狂笑来。
帘漠漠,帘漠漠,天淡一帘秋。自洗玉舟斟白醴,月华微映是空舟。歌罢海西流。
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蕙兰销歇归春圃,
杨柳东西绊客舟。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须学水长流。
有花时节知难遇,未肯厌厌醉玉楼。
茂阴深处击寒冰,洗得娘生两耳清。
塞断不听呼小玉,顺风来听偃溪声。

丽日重轮,祥云五色,噌吰玉殿名传。紫袍珠勒,偏称少年仙。

最喜重华奕叶,周花甲、珠好蝉联。泥金报,龙旂虎帐,歌凯沸春筵。

瑶池初宴罢,冰肌雪骨,文彩翩然。拜木天新命,紫禁亲诠。

道是鸡窗别也,从今始、再理芸编。篝灯话,丝纶世掌,何以答尧天。

多恐麻姑鬓亦霜,蓬莱清浅海栽桑。还丹要乞馀杭姥,三少鸡皮却老方。

送子白门去,因之感旧游。挂帆江月晓,问寺竹风秋。

藜杖台前路,红妆水面楼。风流知好在,远想日悠悠。

道路北风发,飘飖吹我行。他乡换双鬓,残岁转孤旌。

夜雨草根活,晨晖山色明。经过从候吏,杂树识方名。

汉宫乌啼天欲晓,平明试马东城道。银鞍玉勒五花骢,十八承恩拜侍中。

春寒花满披香殿,温室璇房夜开宴。呼卢一掷赐锦袍,百和轻烟经宿散。

君不见咸阳三月花如雨,卷衣泪落秦宫女。

夫子荆扬彦,龙门早欲攀。高名辉北斗,雄气并南山。

钟应天霜吼,舟因峡浪还。蓬莱献三赋,他日动天颜。

玉虚启真境,宝阁凌丹穹。曜灵洞八窗,空响振回风。

绛节飘飖下,玄房曲密通。中有古仙人,黄公与赤松。

飞霞为之佩,下上随云龙。

海天空阔白成堆,坱圠春从地底回。紫禁晴飘龙尾湿,蓝关寒扑马头来。

婆娑起舞多妖冶,顷刻开花巧剪裁。清气无边堕诗境,迥排云气上琼台。

严城已布柝,醵饮独迟归。月暗马知道,风高尘满衣。

树乌惊自语,云阁渺何依。稚子不知漏,残灯半掩扉。

春风骀宕景物妍,有客邀我访焦先。乘舟径到海门边,我欲从之俗虑牵。

济胜无具徒迁延,琅琊山馆主人贤。招我同游淮山巅,两家昆季都随肩。

山石荦确草芊芊,楼阁位置殊天然。花鸟相伴何新鲜,扶疏高树卓峰尖。

主人劳瘁几多年,酒酣我欲枕流眠。惜哉兹山竟无川,我闻佩刀刺飞泉。

卓锡亦能引涓涓,乃知人定能胜天。曷不凿石将池穿,导源而下成方圆。

一朝雨注鸣潺潺,空明相映澹若烟。他日重游缔宿缘,淋漓濡墨拟张颠。

联句何妨险韵拈,更诵《南华秋水》篇。

名山堪载酒,驿使暂停车。
斜日长淮水,春风一县花。
平崖喧立马,深树点归鸦。
更坐莓苔上,残尊照落霞。

去年残腊天雨霜,吾子墨缞登我堂。踯躅哽咽声不扬,边尘染衣风透裳。

为言乃父殁异乡,仁宦致此心摧伤。生前故交殁后忘,昔周人急今空囊。

剑关迢递秦陇长,丹旐何由归梓桑。我方鼓缶歌悼亡,弦琴断绝难更张。

侧身三晋观乐阳,山魈啼泣魑魅狂。何处招魂陈酒浆,束装无策心茫茫。

今兹垂柳复垂杨,安得送汝归金堂。

燕京失守天人愤,率土勤王赴建州。送尔特赍丞相表,入京先慰圣明忧。

烽烟岁晏须调马,雨雪怀家莫上楼。努力行间报知己,功成不必定封侯。

盈盈越川女,川上采莲花。
花深隐红妆,轻风吹臂纱。
花叶纠零乱,隔浦弄明霞。
日暮独归去,云门是妾家。

新凉徐步好,落叶始知秋。松月北窗静,水云南浦幽。

有情聊取醉,多病不禁愁。徙倚看清景,空阶萤火流。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