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罗浮有游客,始自陆大夫。迩来二千年,游者繁有徒。
纷纷啖名客,摩勒伤山肤。罗浮古仙人,多半仙之儒。
流传但仙诗,不见留仙书。鲁公昔兵解,棋局山中娱。
不闻古钗脚,重见神仙都。服食求神仙,往者有髯苏。
曾书丹灶字,变易今非初。朝斗坛已荒,洗药池亦芜。
我书本意造,下笔犹踟蹰。青城不敢唾,浪墨宁非污!
尔徒思铭功,盍勒狼居胥。一笑且长吟,仙酒倾百壶。
山灵惊知己,此客千古无。
规模器业足资身,合是兰宫第一人。风月难兄居半刺,文章经国肯全贫。
身丁近免家家喜,首述长谣句句新。预卜他时康济事,定应不负白纶巾。
爱菊渊明后鲜闻,濂溪孙子况能文。露华清晓凉如许,湿却松间一段云。
竹坞花房我独行,架头书卷尚纵横。但教格调开生面,未许功名属老成。
三釜终悭邀北望,一官虚寄老西清。风流顿尽无须恨,百首新诗定有名。
春风桃李花,秋雨梧桐树。人心自悲喜,草木那知故。
三香各根柢,气色偶一类。凄凉冰雪魂,夐绝霜月趣。
人惟知其然,遂有兄弟喻。花岂识友于,人自生好恶。
吾闻登徒子,好色耽伛偻。又闻海上翁,逐臭慕腥腐。
世人溺嗜好,颠倒死不悟。君今眷兹香,志意实清苦。
流芳当无穷,万古复万古。
药书涉猎记从前,济世平生不爱钱。敢谓清廉夸品节,养生窃幸有良田。
天清露白猿声哀,巫山宛如屏障开。峰回江转宛未了,烟消雨歇空阳台。
我疑峨嵋宛城移下瞿唐峡,又疑泰华衡庐飞过剑门来。
白云几朝莫,巫山宛如故。隔江望南陵,正见施州路。
路杳如线百八盘,人行如蚁云边度。夷陵渐近楚江分,懒向江头问沿溯。
欲从车马向荆门,堂上心期不可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