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草堂用白茅盖成,背向城郭,邻近锦江,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从草堂可以俯瞰郊野青葱的景色。
草堂修在桤林深处,桤林茂密透不进强烈的阳光,仿佛漠漠轻烟笼罩着,连风吹叶子,露水滴树梢都能听到。
草堂的落成,使乌鸦带领小鸟翔集,让燕子也来筑巢。
旁人把草堂错比成扬雄的草玄堂,我可是懒惰之人,也无心像扬雄那样作《解嘲》文章。
注释
堂:即“草堂”。成,落成。
背郭:背负城郭。草堂在成都城西南三里,故曰背郭。荫白茅:用茅草覆盖。
缘江路熟:堂在浣花溪上,溪近锦江,故得通称江。江边原无路,因营草堂,缘江往来,竟走出来一条络,故曰缘江路熟。熟,有成熟意。俯青郊:面对郊原。堂势较高,故用府字。开头二句写堂之形势及所用材料。
桤(qī):落叶乔木,叶长倒卵形,果穗椭圆形,下垂,木质较软,嫩叶可作茶的代用品。
将:率领。
扬雄,西汉末年大赋家。其宅在成都少城西南角,一名“草玄堂”。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从环境背景勾勒出草堂的方位。中间四句写草堂本身之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把诗人历尽战乱之后新居初定时的生活和心情,细致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桤林碍日”、“笼竹和烟”,写出草堂的清幽。它隐在丛林修篁深处,透不进强烈的阳光,好像有一层漠漠轻烟笼罩着。“吟风叶”,“滴露梢”,是“叶吟风”,“梢滴露”的倒文。说“吟”,说“滴”,则声响极微。连这微细的声响都能察觉出,可见诗人生活的宁静;他领略、欣赏这草堂景物,心情和草堂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因此,在他的眼里,乌飞燕语,各有深情。“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乳燕定新巢”,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这两句“盖因乌飞燕语而类己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此比也,亦兴也”。诗人正是以他自己的欢欣,来体会禽鸟的动态的。在这之前,他像那“绕树三匝,无枝可栖”的乌鹊一样,带着孩子们奔波于关陇之间,后来才飘流到这里。草堂营成,不但一家人有了个安身之处,连禽鸟也都各得其所。翔集的飞乌,营巢的燕子,也与诗人一同喜悦。在写景状物的诗句中往往寓有比兴之意,这是杜诗的特点之一。然而杜甫居住的草堂,毕竟不同于陶渊明归隐的田园,杜甫为了避乱才来到成都,他初来成都时,就怀着“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各夜归,中原杳茫茫”(《成都府》)的羁旅之思;直到后来,他还是说:“此身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因而草堂的营建,对他只不过是颠沛流离的辛苦途程中的歇息之地,而不是终老之乡。从这个意义来说,尽管新居初定,景物怡人,而在宁静喜悦的心情中,总不免有彷徨忧伤之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这种复杂而微妙的矛盾心理状态,通过“暂止飞乌”的“暂”字微微地透露了出来。

  尾联“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有两层涵意。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故址在成都少城西南角,和杜甫的浣花草堂有着地理上的联系。杜甫在浣花草堂吟诗作赋,幽静而落寞的生活,有些和左思《咏史》诗里说的“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的情况相类似。扬雄曾闭门著书,写他那模拟《周易》的《太玄》,草玄堂因而得名。当杜甫初到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寄给他的诗说:“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草《玄》今已毕,此后更何言?”(《赠杜二拾遗》)就拿他和扬雄写《太玄》相比;可是他的答复却是:“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赠》)这诗说草堂不能比拟扬雄宅,也是表示他自己并没有像扬雄那样,写《太玄》之类的鸿篇巨著。这意思是可以从上述答高适诗里得到印证的。此其一。扬雄在《解嘲》里,高自标榜,说他闭门写《太玄》,阐明圣贤之道,无意于富贵功名。实际上,他之所以写这篇《解嘲》,正是发泄宦途不得意的愤懑之情。而杜甫只不过把这草堂作为避乱偷生之所,和草玄堂里的扬雄心情是不同的,因而也就懒于发那《解嘲》式的牢骚了。这是第二层意思。

  诗从草堂营成说起;中间写景,用“语燕新巢”作为过脉;最后由物到人,仍然回到草堂,点出身世感慨。“背郭堂成”的“堂”,和“错比扬雄宅”的“宅”遥相呼应。关合之妙,不见痕迹。

创作背景

  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来到成都,在百花潭北、万里桥边营建一所草堂。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这诗便是那时所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也还有不同的看法。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
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
岁事朝朝迫,家书字字愁。
频沽深巷酒,独倚异乡楼。
诗骨梅花瘦,归心江水流。
狂谋渺无际,忍看大刀头。

农事传家稷世官,可知粒食出艰难。妄夸天降忘人力,转当寒冰覆翼看。

客欲游山数日回,囊琴络酒紧追陪。
道傍偶尔逢樵父,试问黄花开未开。

倦怀无据,凭危栏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

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

隐约一水中分,金鳌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皋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

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良夜思君归不归,孤灯照客影微微。
携来独枕谁相问,明月空庭泪湿衣。

石头荦确水纵横,人在青山影里行。忽悟过溪惊笑语,断崖茅屋暮舂声。

家世传儒雅。
贞白仰余徽。
宗派已孤狭。
财产又贫微。
栖息同蜗舍。
出入共荆扉。
松笔时临沼。
蒲简得垂帷。
幸逢四海泰。
日月耀增辉。
相顾无羽翮。
何由总奋飞。
一朝异言宴。
万里就暌违。
远江飘素沫。
高山郁翠微。
相思对淼淼。
相望隔巍巍。
死灰终不然。
长岑且未归。
当怜此分袂。
脉脉泪沾衣。

林路郁迢遥,村行野兴饶。两山青入屋,一水白平桥。

埽石收松子,耕云种药苗。仙人王质辈,应向此中樵。

早见登郎署,同时迹下僚。几年江路永,今去国门遥。
文变骚人体,官移汉帝朝。望山吟度日,接枕话通宵。
万里趋公府,孤帆恨信潮。匡时知已老,圣代耻逃尧。
哭君意不尽,观化竟如何。
拟结香山社,俄闻《薤露》歌。
漆灯寒雨暗,邻笛晚风多。
他日南塘路,伤心不忍过。

雨余桃浪浸渔矶,鸭绿溶溶好染衣。我欲南湖寻乐事,买舟来乘鳜鱼肥。

年光虚遣酒杯酬,那得诸缘与岁休。堪笑东坡犹耐老,到将长健慱穷愁。

结楼黄山曲,不碍黄山云。
山云吹作雨,漠漠复纷纷。
纷纷漠漠春何有,洗出梨花隔垂柳。
花开花落郎未归,楼上美人相忆否?
艺苑有精能,凝神始臻理。
笔端具天人,难以茫昧拟。
致道古仙都,山水丽清美。
雷宫设像画,种种尽其技。
画得宋名手,善造天神鬼。
淳古出遒逸,意态得深旨。
左壁挟风云,沙砾卷空起。
有神操火具,怒目流狞视。
当其焰所及,妖窟荡无址。
右壁已淋落,云气来纚々。
似闻轰雷车,不及掩其耳。
南壁云骖驔,霆旌建旗鼓。
有神被介胄,躯伟髯奋紫。
执殳见真宰,如以职备使。
北壁当晦冥,相去不辨咫。
有神手天瓢,九龙运其水。
势欲翻九河,雷伯鼓未已。
社神走阗阗,恐惧违詈棰。
白旆扬云表,奉令察臧否。
灵祠本清肃,长夏颡无泚。
入门见壁画,鲜不生战葸。
假令革其顽,像教良有以。
邑史有朱生,运笔妙莫齿。
吮豪追其踪,三叹逊前轨。
道玄貌冥狱,施帛日云委。
惟以神妙故,归命杂悲喜。
岁月如水流,艺学日零圯。
君看郭恕先,画妙托仙死。
须用直须用,心意莫定动。
三岁师子吼,十方没狐种。
官职有来须与做,有才用处不忧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

窈窕溪山画不如,行游况值雁来初。霜前陇色开茅屋,烟外春声度笋舆。

竹笕引泉分雪灌,麦畦梯壁带云锄。刘门道是刘郎宅,风物真疑汉代余。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