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十二咏 其一 胡桃

碧露枝枝重,青苞颗颗匀。叶深初覆夏,花弱不禁春。

核隐龟筒小,浆凝密枳新。向来谁致汝,吾欲恨平津。

刘崧
(1321—1381)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猜你喜欢
三百年、人间天上,遽如许、遽如许。落花寒食东风雨,漠漠长陵抔土。魂归否。怕些不分明,又堕人笺疏。且无相负。记昔与诸贤,共谈洛下,曾识老人父。
牛衣泪,冷落闻鸡东府。风尘曾独深虑。子规声断长门晓,春梦不堪重做。千万古。但目极心伤,宛转虞兮楚。江东日暮。想野草荒田,而今何处,不待雍门鼓。
杜鹃一自听天津,南北纷纷患转深。
备谨彻桑征戍事,忧形恤纬老臣心。
惊闻边信多蛮语,喜动乡情带楚音。
若得君王放归去,便陪莲社访东林。
云归在高岭,人见是无心。
矫矫将栖鸟,遥遥傍故林。
南方虽有暖,腊月易成阴。
惟恐多风雪,幽期未可寻。

万里西兴浦口潮,浪花真似海门高。谁将一夜山中雨,唤作沧江八月涛。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昔年陪宴上岷台,一听新歌一举杯。此会如今嗟已矣,拟将何调寄馀哀。

乌母含饥守故巢,乌儿折翅堕林皋。相呼相应空相忆,夜冷霜清月正高。

闻说青腰夜雨霜,水沉水麝泄寒香。
西湖处士多标榜,端的包羞是海棠。

芦花深处屋如舟,彷佛渔家鹦鹉洲。沙暖可容鸥寄宿,月明还有鹤来投。

掀篷浪影翻晴雪,绕壁风声聒暮秋。茶灶笔床都放得,醉堪伸脚更何求。

松石依然在,重来宿画楼。欲将魂共语,偏觉梦难求。

萤火沾帷冷,泉声咽砌幽。西窗检遗墨,吟彻五更头。

郑重籯金托,相量共老亲。嫌忘姻娅避,情历死生真。

子舍开甥馆,鸰原继掌珍。自今供祭扫,慰汝夜台人。

崇兰梅蘂竝时芳,更得春风为发扬。
还似高人有常德,年年只作旧时香。

晚香朵朵傍栖迟,况复馀芳慰所思。暂学灵均长学亮,一家生事在东篱。

那有胡麻采药逢,千秋蹊径白云封。飞游除借王乔舄,一访东王玉女踪。

紫茄白苋以为珍,守任清真转更贫。
不饮吴兴郡中水,古今能有几多人。
吾闻两臂重於天下不可废,知之不必子华子。
愚民气焚胸,一忿敢趋死。
以死视四肢,截臂如去指。
鸣呼巴陵之民何以有此风,疾痛利害人所同。
甘心一臂捐糞壤,终身废卧闾阎中。
前年截臂渠得理,今年截臂吾亦尔。
村南截臂杀平人,村北炰咻还比拎。
虺虺民,虺虺民,
用心若此非吾人。有冤自可次第诉,
毒人何必残其身。闻者莫惊喧,
此弊吾能言。其初姑息吏,
不与杜其源。嗟哉恶俗伤仁厚,
明明有冤宜勿受。一奸不济百奸消,
共致和平俾在宥。

走来一路曼陀雨,打包直入南山坞。高颧长鬣两诗僧,对面横讥杂嘲侮。

笑看居士衣上花,漫说阇黎斋散午。让公让我山舫眠,天亲兄弟到尔汝。

赵州茶熟芋火残,鸾漂凤泊风窗舞。省却伊雅欸乃声,曾无绣被焚香苦。

卧游坐穴一榻云,蘧蘧便作蘧庐主。无台明镜涵髻螺,不费金钱看眉妩。

可信三生慧业人,亦复清虚亦尘土。平生不读寒山诗,何意踏破蔬荀圃。

身不及胆凝于神,羚羊角上卓锡所。笔尖香界众相呈,蛇神牛鬼时花女。

讵独支远已赞休,昌黎老子头亦俯。不到圣处吾未能,餔糟更借香厨煮。

此心未必如石顽,尚增逢僧作软语。肯将文字缚戒禅,莫负湖光彻天宇。

儒臞禅悦同儿嬉,弥勒龛中腹为鼓。结社便呼小辋川,维摩不言已心许。

连朝巢饮木不颠,几夜风行坎无阻。不管长鲸与寸莛,急课晨钟来报予。

银蟾喜对宵如昼,夜凉寂静三更后。素魄将移花影斜,清光已射窗纱透。

斗转银河碧汉流,牡丹带露弄轻柔。薰炉香烬浑忘寐,倚遍栏杆几曲楼。

兼中到,天寒大雪长安道。
五陵才子锦袍新,马蹄乱踏琼瑶草。

入髓无声春气骄,填胸幽愤赖渠消。玉山此际何妨倒,坟土他年不用浇。

北海坐宾常故满,少陵社日岂辞邀。惊秋客意偏宜饮,得句还堪慰寂寥。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