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生卒年不详), 元代散曲作家。字瑞卿,自号褐夫。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因喜江浙人才风物而移家南方。《录鬼簿》记他“临终之日,诣门吊者以千数”,可知他当时已有盛名。由于志不屈物,不解趋附奉承,所以终身不仕,优游市井,赖江淮一带熟人馈赠为生。善绘画,能作隐语小曲,散曲集有《诗酒馀音》行于当世,今佚。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骎骎车盖与云参,控景金浆尚未酣。穿过竹林何处乐,龙山前有集虚庵。
东峰傍削一高台,玉女常乘白马来。玉盆潜通黄河水,鬒发沐罢光徘徊。
我来日月荡精魄,飞蓬自愧无膏泽。黄陵昔恋湘君祠,太华今怜玉女宅。
圣贤发愤诗三百,风雅洋洋多好色。公子应知憔悴人,三闾非是荒淫客。
歌风台下春水黄,歌风台上春草碧。黄河之水日夜流,碧草年年自春色。
汉祖当时为帝王,龙泉三尺飞秋霜。五年马上得天下,富贵乐在归故乡。
台前老人争拜跪,柱杖麻衣见天子。龙颜自喜还自伤,一半随龙半随鬼。
翻思昔日亭长时,一心捧檄日夜驰。耶今宇宙过四海,一榻之外谁撑持。
却令猛士镇寰宇,安得长年在乡里。可怜创业垂统君,后使乾机付诸吕。
淮阴少年韩将军,金戈铁马立战勋。藏弓烹狗太逼迫,解衣推食何殷勤。
致令英雄遭妇手,血溅红裙当斩首。萧何下狱子房归,左右功臣皆掣肘。
还乡悲唱大风歌,向来老将今无多。咸阳宫阙亲眼见,不忍荆棘埋铜驼。
台前老人泪如雨,为言不独汉高祖。古来世事无不然,稍稍功成忘险阻。
荒祠古庙名歌台,前人巳尽今人哀。感激悲歌下台去,断碑春雨生莓苔。
九日东山寺,无花却有歌。峰峦朝雨后,铃铎晚风多。
峡口生秋水,湖心老芰荷。旧时游息地,竹树已婆娑。
宿墨洗初罢,春云惊满池。暝分天色澹,寒逗日光迟。
鹭下应先觉,鱼游浑不知。学书怜未就,深愧汉张芝。
鸦鸣鹊噪总无灵,庸孺讹言更莫听。万国山河春荡荡,一时烟雾昼冥冥。
官军自足追穷寇,县吏犹劳募壮丁。何日卖刀仍买犊,花村鸡犬共安宁。
金门羽客茅山来,袖携千仞青崔嵬。开缄满堂秋色起,耳根彷佛清猿哀。
白云溶溶涨川谷,谷口沧波泻寒玉。轻舠一叶何处归?锦树烟扉半红绿。
汀沙空阔天渺瀰,山有猰貐水鳄螭。篙师未必好看客,行人踽踽将安之。
我闻贺鉴湖,不惜金龟掷酒垆。又闻阮遥集,直卸金貂作鲸吸。
嗟余本非二子狂,腰间更无黄金珰。秋气酿寒风雨恶,满园榆柳飞苍黄。
主人未出童子睡,斝乾瓮涩何可当。相逢况是淳于辈,一石差可温枯肠。
身外长物亦何有,鸾刀昨夜磨秋霜。且酌满眼作软饱,谁暇齐鬲分低昂。
元忠两褥何妨质,孙济缊袍须先尝。我今此刀空作佩,岂是吕虔遗王祥。
欲耕不值买犍犊,杀贼何能临边疆。未若一斗复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
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我有古剑尚在匣,一条秋水苍波凉。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
胡为在深谷,朝旭开新晴。苍崖荫松柏,浮翠滴空明。
道人四五辈,羽衣翩跹轻。一人化为鹤,导余前溪行。
惝恍入古寺,寺古忘其名。中有庞眉翁,聚石谈无生。
听之久伫立,语陂理却平。飒然长风鸣,幽鸟时一惊。
山溜何泠泠,兼之清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