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川宰徐伯章心远轩

徐侯心万里,身堕百里中。
政以诗礼庭,上有鹤发翁。
岂无敲榜喧,不入丘壑胸。
开轩寄远韵,几净窗玲珑。
竹影落夏簟,水光摇秋空。
一对凫鹜行,万里牛马风。
悠然见南山,不与俗眼同。
徐侯归去来,三径资已丰。
身将心共远,勿为督邮恭。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猜你喜欢
元来老子曾垂教。挫锐和光为妙。因甚不听他,强要争工巧。只为忒惺惺,惹尽闲烦恼。
你但莫、多愁早老。你但且、不分不晓。第一随风便倒拖,第二君言亦大好。管取没人嫌,便总道、先生俏。
五马非从乐,西城念劝功。
翠帷低映水,红旆不胜风。
叶脱青山静,云归碧落空。
淹留尽佳兴,新月渐朦胧。

观里韩风子,无心似有灵。
绕廊时自语,扪虱故忘形。
午暴松檐暖,晨餐柏叶青。
客来知有馈,迎笑立中庭。

灼灼红榴,垂垂绿柳,庭户清和。罗绮香中,十分春酒,几叠高歌。
遐龄欲问如何。记平十、阴功数多。千载今朝,笑看池面,龟戏青荷。
山高竹柏阴,得之近亭午。
兹轩揖朝暾,精色快先睹。
濛濛勒花春,十月九风雨。
羲和为反旆,照我衣上缕。
眩然九阳游,谁云在环堵。
年头尾足遗追随,畅饮高歌送落晖。
庚咏每思弹丸句,谈诸常落前锋机。
渐成瓜葛每方熟,共看茱萸事已非。
数尺茅帘杨柳岸,故应经此尚依依。
九流触手意纵横,极动当筵炳烛情。
若使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

一死成水仙,谁知孙登假?趑趄复趑趄,妄梦得天下。

入湘无浊水,天亦悯忠臣。阴结鱼龙气,香闻兰杜春。

高吟方有思,静望忽伤神。舟上多渔父,应无似昔人。

萧然长衲绿衫翁,听雨勾风事事中。大叶尽胜摩诘雪,高花?定美人红。

即陪霜露秋墙委,亦伴椒脂粉壁空。一样连宵明月影,今朝先缺两三丛。

梦觉银屏,彩云已、寄与定情花叶。谁分开了金笼,啼妆已愁绝。

重料理、嫁时鸾镜,还怕听、晓窗鶗鴂。红泪封绡,青裙举碓,旧恨休说。

恁天风、吹入栏干,正老去、相如病时节。犹胜龙邱狮吼,卖门前苕荚。

须烛下,梅花妆罢,报佳客、一瓯清雪。寄语燕燕红楼,钿车催别。

五字酬君诗百篇,知音免负伯牙弦。淹留子贱弹琴地,怅望兰成射策年。

术到仙真皆羽化,师无前敌在中权。古今风雅人多少,名下声华不浪传。

春来到处富群英,浮浪应无实副名。
独有岁寒三冷友,凌霜傲雪伴诗盟。

谁知花有主。误入花深处。放直下、酒杯乾、便归去。

微钟生暝色,远舍舂正急。空檐暮雨歇,偶然有馀滴。

危坐久无言,童子了不识。

寄托在高旷,翻遭俗耳惊。千崖集秋气,万木奏商声。

歌有楚骚逸,言如晋代清。谅因发幽滞,天籁自孤鸣。

南州一炬火,我归无所归。六月下惊湍,一叶正复敧。

空城何所有,城阙双阖扉。遗氓四五辈,?眙虫鸟栖。

潭潭大都府,灰灭馀空基。委重者谁子,汝实凡且卑。

蝼蚁轻民命,泥沙捐国赀。犬狼肆噬齧,驱逐乃其宜。

胡为使群吠,如恶草蔓滋。哀哉三万室,钟此百六期。

故居不可识,将是复疑非。阶前手种花,自怜托根微。

露草相对泣,吟风作悲诗。人言城门火,鱼祸自靡遗。

我亦无泪哭,且复一解颐。

古寺森森现景星,法王殿角月华明。台馀玉鉴晴光远,树拥银蟾夜色清。

苔藓已忘诸佛古,烟霞偏著两峰平。千秋胜事留碑史,坐看冰轮起石城。

君家在四明,崇道复遗荣。霓服辞丹禁,天文诏玉京。

义方延永锡,真箓受长生。举手都门外,白云江上行。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