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三首 其三

苍龙阙角回金斗,文德门南散晓班。车马纷纷残雪里,镂银剪綵舞新幡。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猜你喜欢
风高弓力大,霜重角声干。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馀行药绕江郊。霜风扫尽千林叶,閒倚筇枝数鹳巢。

月挂楼钟晓,风生岛树秋。林疏山献状,池漫水分流。

鹊喜如窥牖,鸥驯亦并舟。一声何处笛,莫遣碧云留。

桥门博士本忘机,柿叶房深隐翠微。好是白云携不去,朝朝飞上老莱衣。

君不见邓仲华,二十佐命人争夸。又不见王仆射,弱冠兴齐推定策。

君名照耀同扶桑,三十官止中书郎。前无八驺任搥壁,人何轰轰我寂寂。

绛衫戎服官门来,嗟君殊非济世才。济世才,任轻薄。

驴乎驴乎汝好作,如汝人材皆令仆。

行年七十又加三,俯仰乾坤幸免惭。世有篯铿方我老,坐无鲍叔共谁谈。

夕阳溪壑翠尤茜,晓雨园林绿正覃。还拟西湖为胜集,已拚沽酒典朝衫。

河陇时多事,兵车岁几奔。犹闻遣太仆,长计向军门。

羌羯方酣战,骅骝尽不存。西归报天子,已到渥洼源。

行春桥外秋光满,满汊菱窠信手牵。摇舻不知镫火上,城中又见月华圆。

量若洪波重若山,紫薇花下愿君还。谁知金谷尘埃底,犹自哦诗敢破悭。

万里西来过月氏,初离故国思迟迟。人情惭愧三须面,人世梳妆半额眉。

田上野夫空叹凤,泽边渔父不伤时。龙冈本具英雄眼,几倩东风寄我诗。

竹林深处小亭开,白鹤徐行啄紫苔。羽扇不摇纱帽侧,晚凉青鸟忽飞来。

昨访三生石,今登二老亭。痴烟含树黑,野草满山青。

归鸟还知倦,悲笳不忍听。又闻龙臆马,趁逐豹文鼮。

整我绿绮琴,弹作孤凤凰。浮云为我结,白日为我黄。

姚氏有令妇,义烈明秋霜。盛年失所天,感伤独徬徨。

遗儿甫盈尺,姑嫜老高堂。杀身赴黄泉,置此谁扶将。

古人贵全孤,念念焉能忘。鞠养力既殚,劳劳情靡极。

贫病煎我怀,荼毒安可食。重念贞节妇,秉心金石坚。

金石有销毁,妇心无变迁。奉姑尽孝养,教子穷青编。

子兮善承志,力行迈儒先。业勤道自修,应诏班朝贤。

荣身显二母,旌节其来宣。矢诗示将来,馀庆长绵绵。

荐枕殷勤梦岂真,此生争奈负前因。多才子建浑无赖,漫托川神赋感甄。

相留小住幸奇逢,忽动尘心意转慵。恨煞天台轻一别,再来何处觅仙踪。

重访柴门杳莫开,桃花人面首频回。题诗崔护空惆怅,为底今朝始一来。

青青垂柳旧条长,问讯章台几断肠。怎奈任人攀折去,负心终竟是韩郎。

水嬉张处识婵娟,记取寻春订夙缘。子满阴成来已晚,恼他负约杜樊川。

驿邸留书枉咄嗟,容华咫尺渺天涯。恰怜肝胆深披处,忙到人间古押衙。

旅食北郭园,款洽真弟兄。茅龙更三椽,西山爽气迎。

东瀛论门地,乐善公多评。多功能寡过,可以慰平生。

富春山下客舟过,为挹清风感慨多。龙衮故人天上梦,羊裘渔父水边歌。

一矶烟月还如旧,五夜星辰竟若何。缅想流芳千载事,桐江不似渭江波。

林阴清瘦早秋天,远寺钟声隐暮烟。一抹斜阳新雨后,饱看山色听流泉。

忆昨从游鄞水边,星霜荏苒几经年。
里居梁宋正连接,桥寓海山相后先。
别墅岂堪陪谢傅,后堂那复醉彭宣。
自惭憔悴成疏懒,浪许赓吟池上篇。

椿株偶值春光茂,遍地孙枝竞长芽。老干已倾萧瑟也,西风吹尽故园华。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阳苏辙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