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谣 渡浮桥

渡浮桥,黄流喷薄翻云涛。骈头巨舰寸金纤,翼以巨木维虹腰。

戍河老兵三太息,顾语行人泪沾臆。去年造桥民力殚,今年过桥车毂击。

只愁屡坏费修营,追呼无时困征役。前月南朝天使来,欲令践此誇雄哉。

无何层冰蔽流下,三十六洪中夜摧。当时白马津头渡,不下毡车上船去。

今朝缓辔扬鞭回,笑踏长鲸指归路。但愿河伯常安流,斯桥不断千古浮。

他年过师枕席上,孰忧王旅行无舟。适见黎阳山下驿,驿垣破处龟趺出。

丰碑大字天成桥,犹是宣和时相笔。

(1118—1164)泰州海陵人,一说江宁人,字茂振。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给事中。绍兴二十九年,充金国哀谢使,言辞详雅,金人为加礼。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金主背盟,复奉命出使,以主张俟金来南,尽锐奋击,必能成功,辞之。因被劾,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有《海陵集》。
  猜你喜欢
关门愁立候鸡鸣,搜景驰魂入杳冥。云外日随千里雁。
山根霜共一潭星。路盘暂见樵人火,栈转时闻驿使铃。
自问辛勤缘底事,半年驱马傍长亭。
今日初春暖,山中事若何。雪开喧鸟至,澌散跃鱼多。
幽翠生松栝,轻烟起薜萝。柴扉常昼掩,惟有野人过。

遽往偶相聚,下帘人事稀。感秋那听雨,闻杵屡催衣。

得丧多士梦,行藏群雁飞。黄花期野老,须插满头归。

短影悠扬日,薄寒憀慄天。
林声蝉后老,陂影雁宾联。
悽感客自尔,变衰时适然。
何须问容鬓,所遇是凋年。
及正四十六,老去耻无才。
残腊方回律,新春又起灰。
非唯忘利禄,况复外形骸。
白发已过半,光阴任自催。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秾冰厚更芳馨。夜凉将到星河下,拟共嫦娥斗月明。

到处听时论,知君屈最深。秋风几西笑,抱玉但伤心。
野水翻红藕,沧江老白禽。相思未相识,闻在蜀中吟。

西崦水泠泠,沿冈有荐亭。自从春草长,遥见祇青青。

韬向筒中一握轻,风漪八尺胜桃笙。文编黑白蚺皮滑,漆透丹黄虎魄明。

坞上卷将沧海色,岭南寄与故人情。竹床楠枕山窗下,从此酣眠梦亦清。

忽睹云间数雁回,更逢山上正花开。河边淑气迎芳草,
林下轻风待落梅。秋宪府中高唱入,春卿署里和歌来。
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才。
梧风萧瑟雨初晴,凉入书堂夜气清。
耿耿兰膏照千古,迟迟莲漏转三更。
力於兴废应难助,气为忠邪几不平。
掩卷长嗟方就枕,窗前咿喔又鸡鸣。
天上辞魁柄,拂衣岩石间。
乾坤双眼静,日月一身闲。
目极朝东水,心怀直北山。
应怜沙际雁,亦解向阳关。

万里纷飞檄,千军正荷戈。重阴藏白日,浊浪渡黄河。

烽火燉煌部,牛羊《敕勒歌》。汉家威德远,未许郅支和。

方塘鉴明月,余照揽盈襟。苦忆芦中士,相怜河上吟。

干将霄汉气,松柏岁寒心。一棹梅溪便,遥情江水深。

重阳人共醉,独覆掌中杯。黄菊纷堪采,白衣故不来。

风高愁落帽,日暮倦登台。心赏随年薄,何时笑口开。

露湿燕脂泪脸寒,独将幽恨倚阑干。
精神不比篱边菊,莫把寻常醉眼看。
江上青山无数。绿阴深处。夕阳犹在系扁舟,为佳景、留人住。
已办一蓑归去。江南烟雨。有情鸥鹭莫惊飞,便相约、长为侣。

何处发空响,迢迢远水声。窗虚来断续,风定去分明。

过石藓花冷,到溪鸥梦清。夜阑浑不寐,倾听道心生。

儒馆优贤盖取颐,校雠犹自困朝饥。西邻馀禄无多子,稀薄才堪作淖糜。

西风瑟瑟秋如画。月钩懒向西楼挂。不必曝罗衣。玉簪开一枝。

烛光花结小。坐到天初晓。莫更掩银屏。来宵又拜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