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缘何事,年年带笑容。春风无可笑,止有笑衰翁。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滁而特立;下则幽谷,窈滁而深藏;中有清泉,滃滁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滁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黄屋衣裳古,朱轩日月中。九共谁第一,四岳誉佥同。
大泽思神降,元臣翊运隆。陈谟归至道,弼教本和衷。
职亦勤虚听,心期辟圣聪。曰稽符二典,钦若佐司空。
永执刑无赦,群推法至公。瘖丞初立禁,瞽瞍愿持躬。
瓜削看孤立,蟊强敢内讧。两朝天屡荐,三杀帝无功。
父子吁谋合,君臣精一通。神方歆石纽,禅已谢诸冯。
云鸟搜官纪,山龙仰法宫。趋庭原震肃,网俗自恢洪。
唐传留吁咈,羲篇续旅丰。勋将十世宥,律本累朝崇。
六蓼亡何忽,萧曹创岂工。遂令常叙失,已见簿书丛。
汉典频传赦,流民屡致恫。以威能克爱,惟狱始兴戎。
世系差仟李,家声混伯虫。甄衰封未续,布起迹犹雄。
礼乐云孙守,坟祠木德终。荒原余庙貌,古壁绘青红。
揖让熊罴虎,森严松柏桐。讹方夔一足,业比舜重瞳。
历殿思成续,瞻筵沐古风。居人留宿火,行客荐新{麦丰}。
气已殊光岳,声还振聩聋。徘徊有余叹,五百见知穷。
冉冉长蛇汉水东,嘘成黑雾满虚空。腥风怪雨重阴底,化作黄虬不是龙。
望中楼阁似仙家,徙倚浑疑泛渚槎。爱暖柳条依旧叶,避寒梅子尽情花。
不韦城上长含雾,诸葛祠前烂吐霞。去岁登高无此景,且抛乡思醉天涯。
生涯随分乐樵苏,弛担归来日未晡。松下清风宜少憩,终南捷径苦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