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长空高,霜风凋百草。此时新安客,夜梦宜春道。
经纶方欲展,归计一何早。岂无五色线,黼黻衮龙好。
所悲本素丝,彰施非我抱。自从居官来,衣裳屡颠倒。
萋斐成贝锦,危机固难保。况以羸病躯,当此百忧捣。
故山松菊晚,三径复谁扫。归耕实吾事,岩穴聊养浩。
不闻尧舜世,巢由亦高蹈。勖君青松心,永保冰霜操。
锦衾铺绿野,山麝可曾眠。蕙帐尘凝席,花残鹤惘然。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螺川接南浦,岭雪通鸟道。送君归快阁,因思我来处。
天道好乘除,有来孰不去。我若归西樵,访子洲之浒。
背江面山根,古祠立森竦。躨跜镌青珉,蓊蔚渲画栱。
灵宫翼青冥,形势压冈陇。阴寒玉座秋,有严石础巩。
负屋攒松杉,翠纛若环拥。奔涛卷盲风,殷殿声汹汹。
冷客无所祈,杂虑扫纷氄。欲访太虚亭,松岭贾余勇。
虹光夜半冲南斗,陵石见荣神所守。镇州地接昌化军,谁向穷荒挟山走。
风轮迅疾云帆开,径从溟渤嘘阴霾。碧眼贾能窥宝气,黄头郎待铸横财。
何人竟把卢龙卖,黎婺峰前见光怪。任教铅水泣仙人,那识银官分地界。
姎徒毳服红鬖髿,指麾徒众吹旋螺。摸金直用魏公注,得宝将为杨氏歌。
谁知顿触山灵怒,鞭叱螣蛇作神雾。騕袅由来铸不成,狼㬻毕竟寻无路。
阿奴心计亦可怜,莫夜已费黄金千。宝山空手且休矣,碧嶂回头还俨然。
离交万古金银气,今日珠崖安得弃。栖陆沈沙造物心,炎风朔雪天王地。
玉斧威棱铜柱标,觊觎焉许小?夸骄。请看环宝留中国,应识神灵翊圣朝。
转轮在水稻在屋,糠秕如尘米如玉,谁其为之机与轴。
坎臼在地杵在水,横贯轮心轻运瀑,以溪之水代人足。
列杵五六杵齿齿,一杵入臼一杵起。圜轮迫杵水迫轮,急急晨昏舂不止。
溪女鬓插山花红,列坐臼旁如课功。从容揎袖簸扬毕,劳逸不与吾乡同。
我来如听一部之水乐,轮音为商杵音角。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张氏,某县君固。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固,故不复次其世家焉钞。铭曰: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