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钟二首 其二

半窗如水夜魂清,总是山寒梦不成。何似耳边声历历,烦君直响到天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喜见新除目,焚香洗眼看。老儒居翰苑,正士作台官。

有道为时用,非才处位难。寄声崔与李,催促到长安。

渡驴渡马已多时,踏断何妨入水泥。
赡部洲人争弄险,要渠知有截流机。
雨过山色青,风来水花白。
不是风雨来,何因见颜色。
雨洗秋空明似水,瓦光浮动碧差差。
好风晴日虚窗净,正是幽人养病时。
悠悠楚水,霭霭吴云。
孰作之合,胡然而分。
岂无良朋,我独子忻。
於穆令德,有粲其文。
十里楼台歌吹繁,扬州无复似当年。
古来兴废皆如此,徒使登临一慨然。

忆昔吾家,有万卷楼,城西毫村。自江陵道尽,牙签半失,感阳焰熄,玉轴犹存。

借去一瓻,亡来三箧,墨化妖螭赴海门。无多剩,似乱馀故旧,卖后田园。

丛编暇日还扪。与药裹零星曝满轩。任半生穿穴,碎同蠹蚀,有时发作,陡若龙掀。

贫极须捻,老来怕读,閒对秋阳自较翻。吾休矣,亟束书高阁,且晒吾裈。

新捧除书上贰车,郁林迢递望苍梧。到时知及春三月,闻彻竹枝闻鹧鸪。

绮窗寂莫对花开,闲看残花点碧苔。
花到长门原易落,不干风雨夜重催。

五月炎天金石流,故人何事买行舟。兴亡莫问乌衣巷,啸咏应过白鹭洲。

几载焚膏传世学,一朝束带应时求。欲知别后相思处,月上梅梢夜夜楼。

治谱鼍江卓卓传,吏才争说使君贤。料量闽海来千里,管领澎湖已十年。

为政不虚呼父母,爱民何啻若曾元。首如蓬葆心如发,多少嗷鸿赖保全。

豫章城外发春帆,西望岷峨落日酣。故国蚕丛随地迥,浮云鸟道与天参。

政行定布秋官丛,赋就多逢蜀客谈。他日绣衣归阙下,还因鸿雁忆江南。

紫箫音断。睡起乌纱岸。梦峡飞云空汗漫。又负一番秋雁。捻沙尚拟圆成。风流不减耆卿。怕听苍梧夜雨,等闲写入无声。

本生出高岭,移赏入庭蹊。檀栾拂桂橑,蓊葱傍朱闺。

夜条风析析,晓叶露凄凄。箨紫春莺思,筠绿寒蛩啼。

不惜凌云茂,遂听群雀栖。愿抽一茎实,试看翔凤来。

客里逢佳节,骎骎百感招。瞻云亲舍远,望阙玉宸遥。

道否凭阳泰,愁多仗酒消。何时风力便,鸣佩再趋朝。

马舞睨禄山,猴朝识朱温。
人岂不若兽,变故辄负恩。

帘捲疏风入小楼,夕阳衔雁欲西流。无人细说吟边事,独有黄花共晚秋。

尽飘萧梦雨,长只见,满平川。甚风若含愁,云如卷怨,咽吐流泉。

惆怅红芳都尽,剩清阴树树渐深圆。黄透枝头梅子,风光不似从前。

水痕红蕴夕阳妍。犹逊海霞鲜。看荷叶田田,莲心菂菂,荡湖烟。

拣得藕花深处,扶残醉重上游船。莫问明朝天气,且从鸥鹭闲眠。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秋雨声初歇。怅迢迢、夜凉无寐,泪珠盈睫。曾记当时牵衣处,谁道几成长别。

叹海内、烽烟方急。料得扁舟将欲发,向天涯、多少愁难说。

从此便、江南北。

茫茫我亦嗟为客。盼征鸿、数行过尽,更无消息。二十年来如昨梦,往事何堪重忆。

应稽首、空王礼寂。乡国难禁回首望,入琴心、更恐哀弦绝。

书不尽,恨千叠。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