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啸岩东古寺前,三峰相倚势相连。偶逢云静得见日,若有路通须近天。
阴吹响雷生谷底,老松如箸见崖颠。结根不得居平地,犹与莲花远比肩。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目尽西山落照边,危亭风景故依然。重来身忝二千石,老去心惊十九年。
种柳已高丹槛外,栽花犹占绿窗前。不堪素发纷垂领,还愧青春令尹贤。
北流县下古铜州,平地山岩耸玉楼。谁为丹砂赴勾漏,人传蝴蝶满罗浮。
杨妃井塌风烟古,葛令祠荒草树秋。却忆故乡山更好,锦袍归去棹扁舟。
柴门对树树临流,春日迟迟满客舟。一种江南千里景,只闻鸡犬不闻鸥。
莫愁石城住,今来无莫愁。只重石城水,曾汎莫愁舟。
买宅兼花事亦希,树成春足主人归。花开巳诧胭脂透,叶展还惊翡翠围。
万里扶桑晓色微,海天空阔去人稀。木杯不用随潮渡,金策惟应向日飞。
去路犹餐中土饭,到家重著故乡衣。国人应问如来法,带取西天贝叶归。
雨过山塘静,晴郊望欲迷。乱流逐水马,断岸聒田鸡。
天迥遥峰淡,云深塞树低。老僧同杖履,偶语夕阳堤。
新晴秋色翠微间,半榻当窗独坐閒。云去懒残应别地,峰来孤绝此何山。
不见翻风麦浪齐,但看烟柳接长堤。牛眠野岸初肥草,燕掠寒潮乍退泥。
单棹卖浆依戍堠,连筒汲井灌蔬畦。悬知节气将芒种,再望甘霖助一犁。
湖面花开映绿波,当年曾听采莲歌。垂杨拂地云临水,举目令人感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