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万松庵

黄尘扑马出西城,忽见云林眼倍明。竟日寂无山鸟语,满岚纯是涧松声。

石幢花雨何时洒,禅榻茶烟特地生。客自去来钟梵外,老僧于世已忘情。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猜你喜欢

□□□□□□□,□□□□□□□。□□□□□□□,□□□□□□□。

□□□□□□□,□□□公徒太行。眼切于身存不得,可怜半世谩脩方。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醉鹤幽怀,品鸾凄调。青袍旧泪知多少。梦回谁倚十三楼,斜阳满地空秋草。

雪浪愁题,云和孤抱。吟情除是莺能道。隔江残笛雨萧萧,垂杨瘦尽鸥波老。

孤标亦自惜幽姿,折赠行人第几枝。万斛清愁江上雨,曾看结子欲黄时。

苦劝伊家省自煎。须知每每居廛。赢取日高眠。卖花天气,别有玄玄。

这个元来滋味高,自然灭火消烟。要入无生路上,赵仙赵仙。

只在心田。

忆自奔归月宫里,来往东西若流水。崖前丹桂千度花,海底鱼龙几回死。

年年独守广寒宫,玉殿琼楼相映空。美人悠悠怀永夕,孤影眇眇临悲风。

泣血号天目欲瞽,丰隆磔云送寒雨。净洗铅华入素秋,始觉孀居心转苦。

琐窗听雨度寒宵,拟藉芳樽酬寂寥。空惭偷得长生药,此日清魂谁为招。

暮醉朝醒度浃旬,清时人物上元春。席前雅调声声稳,方外谐谈字字新。

六代兴亡驹过隙,十年离合雁来宾。不堪回首东州路,云白山青一怆神。

道本自然,但有为、头头是错。若一味谈空,如何摸索。无有双忘终不了,两边兼用遭缠缚。何不如、默默守其中,神逸乐。过去事,须忘却。未来事,休详度。这见在工夫,更休泥着。六欲不生三毒灭,一阳来复群阴剥。悟真空、抱本还元虚,为真觉。

大将捐公馆,哀音彻帝廷。殒星芒角赤,驭日简编青。

礼赙膺天眷,佳城获地灵。唯馀冯异树,寂寞倚园亭。

凌风翠*兴飘然。步跹跹。*忘言。净洗明妆,不与世争妍。玉质金相清韵绝,端可拟、月中仙。天寒日暮水云边。忍相捐。意难传。回首珠宫,贝阙不胜寒。环佩珊珊香冉冉。谁敢与、*婵娟。

叔夜虽逃懒,元龙政坐豪。清谈尽名理,老句逼风骚。

才大端难屈,时平敢自高。骅骝合鸾辂,斥鴳祇蓬蒿。

绕郭烟岚溪上来,千峰碧玉一环开。红云岛上熙春路,帘幕重重阚楚台。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
与时进止,出行施张。
吕公饥钓,阖口渭旁;
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女回予匡;
海外有截,隼逝鹰扬。
六翮不奋,羽仪未彰;
龙蛇之蛰,俾也可忘。
玟璇隐曜,美玉韬光。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
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生来堕尘网,苦为尘网缚。暇日起我早,骑驴出东郭。

城门老人发半垂,问我骑驴何所之?为言欲向山中去,茅屋正在清溪湄。

山中之人面如玉,手把素书跨黄犊。石泉夜煮茯苓香,满屋秋云邀共宿。

绿萝晓月悬松风,缥缈惟闻烟外钟。十年往事一回首,已隔云山千万重。

潦倒狂吟头半白,把卷令人念畴昔。石田瑶草近如何?题诗好寄山中客。

巨灵穿破碧崔嵬,中泻洪流去不回。独有天光与山色,时时随雨下江来。

黄牛峡口滩声急,楚女传芭水庙秋。此地殷勤祠魏武,何人辛苦得荆州。

莫令故国无遗祀,不见中郎尽发丘。千载有人伸大义,高风全似故安侯。

三百茶团外,佳名饼肆添。时光逢月满,风味话秋甜。

捣面疑舂兔,蒸酥俨炙蟾。圆裁轮影细,高叠塔形尖。

裹到红绫煖,修成玉斧铦。屑霏琼碎杵,粉腻镜开奁。

偶为登盘擘,非同破璧占。霓裳歌听罢,绮席好频拈。

儿夫督机丝,输官趁时节。
向来催租瘢,正为坐踰越。
朝来掉籰勤,宁复辞腕脱。
辛勤夜未眠,败屋灯明灭。
野桥亦浅促,朝徙水云乡。
浦近寻鱼腹,山佳问麝香。
仗龟行度口,养鹤畏分粮。
莫把愁肠结,衰年在贵忘。

  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而是时,家事亦滋出。由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师;东方则绝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之聚,与夫雨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盖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于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其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