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桂之树,桂之树,桂生一何丽佳。扬朱华而翠叶,流芳布天涯。
上有栖鸾,下有盘螭。桂之树,得道之真人,咸来会讲仙。
教尔服食日精,要道甚省不烦。淡泊无为自然。乘蹻万里之外,去留随意所欲存。
高高上际于众外,下下乃穷极地天。
会稽陈迹久荒芜,流落江城墨未枯。好向溪边示行客,问人能出百钱无。
生羌一月病弥留,夜半魂归户不收。忽变驴鸣出门去,郭桥何似板桥头。
逋诛狂寇釜中鱼,未免真人驾六飞。千古石人虽暧昧,一时河伯太机微。
乃翁壮誉动贤关,晚把州麾苦要閒。细字尚陪灯火课,淡书端要姓名攀。
扶摇稳泛鱼三级,文采曾窥豹一斑。舍弟若为同日喜,两家亲老想开颜。
水晶帘捲蕊珠圆,造物谁知用意专。不碍虚空山借色,相依形影树笼烟。
猿窥断涧疑无地,鹤立澄潭别有天。旧隐不堪成契阔,隔江回首惜衰年。
主家文榜又围田,田甲科丁各备船。下得桩深笆土稳,更迁垂柳护围边。
吾生应有命,身世两相违。客路中江远,乡心北雁稀。
听歌翻洒泪,入梦暂如归。为忆临行日,心伤箧里衣。
珠江倏别两经秋,流水年光去莫留。对酒几时寻旧约,有怀何处凭高楼。
音书怪彼鳞鸿杳,胶漆于谁意气投。剪烛坐残良夜永,无穷乡思一孤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