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觉公仪度人谁识,升也玄微我似知。石上相逢松寺晚,天涯留别草亭诗。
青山作伴谁当主,白首同心想未迟。我有冠巾俱在此,鲁齐何恨不同时。
定是元常几代孙,朱砂小篆遂专门。谁知老子壁拆路,竟让新郎屋漏痕。
正好修行,得深深幽密,玄玄微妙。枢机是兹,仗此便成关要。
惺惺了了。更做就、风流真俏。颜内少、元从亘昔,圆聚那般辉耀。
三光起初朗照。却于今认见,当本声调。清音洽浃响亮,转动七窍。
昆仑出去,为一个、青童来召。金线钓。灵明授取,天书紫诏。
陋巷柴门掩寂寥,一窗风雨晚萧萧。清秋渐冷尤宜懒,閒日苦长无处消。
乌几青筇扶病弱,素琴黄卷伴逍遥。交朋南北音书隔,虽有芳樽谁可招。
相逢记得画桥头,花似精神柳似柔。莫谓无情即无语,春风传意水传愁。
冥府缘何不赈灾,鬼犹饥饿亦堪哀。生前想必饕贪惯,又向人间乞食来。
已矣弗复问,昔人无此哀。糟糠养歌笑,珠玉买贤才。
鸦凤各饥瘦,马牛呼可来。滕公井田处,回首重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