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杞人无故尚忧天,海外相兼烽火连。久恨长缨从岭阻,新闻露布自云宣。
两阶既格三旬后,诸邑能馀几姓还。此日疮痍明主悉,无暇侈进太平篇。
月中桂子落岩阿,想有林间阅贝多。持足地神衣拂石,献珠天女袜凌波。
香因结愿留龙受,水为烹茶唤虎驮。寄到竹西无孔笛,吹成动地太平歌。
一随仙客度梅关,逝水东流竟不还。鳄渚烟深愁翠黛,丰湖草绿暗朱颜。
魂销蜀道三千里,肠断阳台十二山。惟有峰头双白鹤,几回清梦到人间。
病怯晚寒严。休卷重帘。穿窗无奈朔风尖。人与梅花同瘦损,一晌恹恹。
新月上茅檐。眉影纤纤。闲愁暗逐漏声添。回首岳云千里外,清泪空黏。
南海西分驿路长,红尘飞惹汉宫香。奚囊自有明珠在,不带千金陆贾装。
楚水湘云道路长,几年无梦到衡阳。西风老尽湖田粟,冻啄沙头一夜霜。
怪石嶙嶙山路仄,冲寒趋看罗浮花。东家西家树疏密,半枝数枝玉横斜。
铁桥古洞雪初霁,老僧开门邀啜茶。
筼筜作花白于鹭,两两狐狸上宫树。青山误尽少年人,汴水无情又南渡。
五十万瓦迁一官,正衙还画金龙蟠。可怜总付幽兰火,此印区区幸独完。
印难完,恨长在,附子乌头速其败。神僧心印早了然,呼儿散枣向街前。
客军过县没公凭,百姓惊移怕起争。犒物犒钱皆望外,秋毫无犯奔程行。
地居京界足亲知,倩借寻常无歇时。但看车前牛领上,十家皮没五家皮。
视事竭其思,抚民尽乃心。心思所到处,泽已被之深。
网罗开一面,猎不穷山林。万物留有余,生机见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