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老子无粮可禦冬,强鸣饥吻和寒蛩。舍南舍北花如雪,止咽清香饱杀侬。
潭深不可涉,潭小不通船。路断游人止,龙藏白沫旋。
剪藤量水短,插石置桥坚。桥外居民少,躬耕不用钱。
已甘踪迹滞丘樊,暂逐行麾思欲翻。才薄最宜明主弃,身贫独感故交存。
苍苔掩径谁相过,芳草怀人未敢言。知君王事方鞅掌,不记于陵长灌园。
昨宵冻合水晶宫。鹦鹉嫌寒骂玉龙。鸳锦衾窝晓起慵。
小窗封,雪在山茶树上红。
洪都自古称名郡,十万人烟绕郭居。南浦水源来大庾,西山云气接匡庐。
滕王阁废空陈迹,孺子亭荒只古墟。薄宦羁离多感慨,不堪吟罢独踟躇。
山中真可乐,经旬无客来。群材足楩楠,小臣甘草莱。
君看倦飞鸟,投林不徐徊。咄尔迷途人,伥伥自纡回。
海鸥久已狎,鸬鹚复何猜。秋风看木落,春风看花开。
既种子猷竹,亦有逋仙梅。先生可休矣,大夫亦贤哉。
高步云汉阔,蹒跚距能陪。尚可学采药,谈笑到天台。
事业此生休,遑遑今白头。一年看又尽,数口转多忧。
醉忆山公骑,寒悲季子裘。妻儿重相见,说著也堪羞。
一身救边速,烽火通蓟门。前军飞鸟断,格斗尘沙昏。
寒日鼓声急,单于夜将奔。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氅衣出山披紫烟,飘飘丰度人中仙。笑挥长剑走阴魅,坐呼白鹤来青天。
问渠行藏定何所,丹霞玄圃空同巅。秋风吹来过我室,对我熏茗谈玄玄。
欲留信宿不可住,飞云万里心茫然。
文皇有意筑燕城,隔断祁连百万兵。宫阙九重悬象魏,河山千古奠神京。
匈奴近入云中塞,大将谁屯细柳营。总制独推少司马,不知烽燧几时平。
建溪之水多奔使,建溪之船薄如纸。一丝篾缆挂船头,附石扳崖不容趾。
当其船石两相持,篙曲如弓缆如矢。舟子呼号声欲嘶,商人愕顾面余咫。
而我冻缩如寒蝇,裹头兀卧篷窗底。忠信涉险讵无凭,雷霆助虐胡为尔。
白昼晦冥忽如夜,黄流暴涨浩无涘。前村迢迢不可即,仓卒拿舟入芦苇。
黑云随风掠船过,疑有神怪相驱使。霹雳乱绕山前后,电光只在船首尾。
谁言建溪水清浅,安知不有蛟龙起。雨霁心神稍收摄,船行险阻殊未已。
坐思垂堂古有戒,其奈劳生无定止。平生不出里闬门,羡尔千金田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