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清

根固源澄冥锁户,清清坚守深洞。转加温暧,悉屏严凝寒冻。别是风流雅致,顿知得、超升管中。自开悟长生遇,玉花正好拈弄。元初本有真灵,明明处、这回搜见铅汞。便令结成,一粒金丹堪贡。显现祥光瑞耀,更来往、随鸾引凤。十洲三岛神仙喜,庆迎共*。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猜你喜欢
楼头月满。栏干风度,有人肠断。为多情、役得神魂撩乱。又被梅萦绊。
对花沈醉应须拚。且尊前相伴。恨无端玉笛,穿帘透幕,好梦还惊散。
鸟依山,鱼依湖,但有所有无所无。
轻舟沿溯穷远近,肩舆上下更传呼。
翩然独往不溯孥,兼擅鱼鸟两所娱。
困依岩石坐巉绝,行牵翠蔓随缠纡。
道逢勤思访其庐,诵诗清切秋蝉孤。
隐居羞踏陌上土,何人起爱轮下蒲。
水南巷中罗百夫,鸡鸣朝谒至日晡。
人生变化安可料,怜汝久遁终无图。
凫鹥不足鹤有余,一俯一仰戚与蘧。
嗟我久欲従逃逋,方圆不敢左右摹。
佳人一往兮不来,国为墟兮莫知。
侬自守兮谁依,俟河清兮几时。
怅姑苏之崔嵬。
林下徜徉得至游,高情不与世情谋。
义和叱驭日逾永,猿鹤寻盟山更幽。
踽踽凉凉还自晒,休休莫莫复何求。
应门穉子非无意,客至萧萧已百忧。

菱叶乍翻人采后,芰荷初没舸行时。

我会调和美鳝。自然入口甘甜。不须酱醋与椒盐。一遍香如一遍。满满将来不浅。那人吃了重添。虚心实腹固根元。饱后云游仙院。
一雪度腊寒不春,风光淡然溪谷滨。
清湖读易月当午,乌石挂庐梅照晨。
未借流膏耕沃野,聊乘爽气款苍垠。
嗣音风雅愧辞竭,安得笔翻云汉津。

梧上生枝复隔年,白头倾盖两欢然。满城童子垂髫发,竹马羊车戏路边。

暂停东楚辔,更溯北流江。草色迷孤屿,清光接大邦。

石壕无横吏,村落少惊尨。夹岸汀花发,遥遥送去艭。

天地容吾未老身,烟云不改旧时贫。西湖四月无游女,独采蘋花待故人。

陌闲宫古绿烟迷,惹尽春愁困拂堤。却为多情足离恨,故教沟水亦东西。

江南有古客,布衣狂而愚。
区区许何为?窃比莘野夫。
养素体良贵,顺适无觊觎。
宵旰觌黎民,戢戢愁釜鱼。
去古岁已迈,视今时已虚。
岂无圣贤心?坐看尔辈痛。
方来上下交,一以利所趋。
开心论道义,众口寻胡卢。
断断君子行,荡荡成疏迂。
尚志何栖栖,忍为尘土污?箪瓢陋巷中,其乐颇自如。
不虑贫贱苦,且喜父母俱。
寒至十月交,雨雪已载涂。
念彼远戍卒,羡此山泽癯。
虽无五鼎味,那有三族诛?吁嗟路旁人,何如赋归欤?

当夏苦炎埃,习静对花台。落照依山尽,浮凉带雨来。

重云吐飞电,高栋响行雷。洒树轻花发,滴沼细萍开。

泛沫萦阶草,奔流起砌苔。无因假轻盖,徒然想上才。

我所思兮在瀛洲,愿为双鹄戏中流。牵牛织女期在秋,山高水深路无由。

悯予不遘婴殷忧,佳人贻我明月珠。何以要之比目鱼,海广无舟怅劳劬。

寄言飞龙天马驹,风起云披飞龙逝。惊波滔天马不厉,何为多念心忧泄。

扁舟何所好,日夜不相离。
风雨情难测,山河影暗移。
采瑽游女惯,载鹤去官宜。
一任无依著,黄头莫漫维。

形势全燕拥地灵,梯航万国走王城。狗屠已仕明天子,牛相宁知别太平。

玄武钩陈腾王气,白麟赤雁入新声。近来朝报多如雨,不见河南召贾生。

醴泉少府王评事,秀气神清好奇异。
读书击剑善弹琴,仲容信是青云器。
我从蜀国来咸秦,长安久客多风尘。
因此移居清渭北,与君在彼初相识。
相识经今二十年,支离契阔长相忆。
去年罢直西掖垣,君亦醴泉方解官。
关中路遥宛丘道,不远千里来相看。
我忝淮阳知郡事,郡斋喜闻嘉客至。
槐花黄时初到来,菊花开时言欲回。
主人苦留留不住,为君采菊登高台。
高台临古道,北走邯郸道。
还京秋已老。白日远长安,
西归出关天已寒。
神仙作尉道虽在,骨肉为累心且宽。
与君俱年五十一,老去时光转堪惜。
况今秋暮冬欲残,七十唯余十八年。
未知十八年之间,悲欢得丧与险艰。
到得七十即为幸,此外浮生何足言。
明日正逢重九日,未忍与君张祖席。
樽前新菊含露滋,茱萸丹实星离离。
茱萸撷芳菊延寿,寿酒满满莫固辞。
淮阳郡吏若早替,帝乡即有相见期。
两制交朋若相问,为我勤勤多谢之。

书城坐拥夜镫勤,百感苍茫付暮云。湫隘一廛犹负郭,郁陶三月倍思君。

近招元亮倾新酿,远吊灵均续旧文。不为苦吟吟更苦,姑从嘲笑日纷纭。

天地运纽枢,日月互轮转。激水寓化机,回旋妙制展。

疾若风行车,驶如驽恋栈。深涧走雷霆,浪花翻雪茧。

斗室小容舠,盘磨大逾艑。不假人力施,疑有神功遣。

玉屑碾纷纷,珠英霏剪剪。竟日无停机,一泓弄清浅。

昔人侈谈天,圜盖识者鲜。佛法怖众生,风轮象空衍。

求虚岂疗饥,适用等浚畎。运行得自然,手足少劳勉。

仰观太虚中,白云任舒卷。

字入昭陵不可摹,后来仅及晋之馀。识真盍向龟堂问,敢谓牵联亦得书。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