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

系船著西日,曳杖过东坡。暗井蛙成部,荒祠鸟作窠。

老仙骑鹤去,稚子饭牛歌。兴废何须问,斯文自不磨。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猜你喜欢
旧愁聊自息,新恨便相催。
欲寄丝千织,无由只雁来。

岧峣山上寺,近在古城中。苦恨河流远,长教眼力穷。

念我东皇大帝儿。是操觚弄翰之职。飞落尘寰,似此度,算应希。向这里。安能便、策景御气。
灰头土面、千河水。把我如何洗。纵便有铢衣,已失眉峰翠。看看皓首,瞒不过镜台儿。除是去、青松下、碧云底。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几日诗魂,不知燕子归何处。止多落絮与飞花,换了门前路。

曾采幽芳题句,况湖山,顿伤心素。

娉婷一笛,解诉清愁,沈吟渐苦。

天将雨,山出云,平原草树杳莫分。须臾云吐近山出,远岫婪酣吞欲入。

映空明灭疑有无,先后高低殊戢戢。想当画史欲画时,磅礴含章几回立。

忽然纸上玄云翻,雨脚旋来风势急。至今蔚荟吹不散,白昼高堂空翠湿。

雷声虺虺天冥冥,山前不见行人行。鹧鸪啼断山雨歇,石桥小濑湔湔鸣。

丛林屋角参差倚,落红满庭人未起。凭谁说与顾虎头,写置幼舆岩石里。

妙理居言外,高怀见酒边。无心千里奉,有意一灯传。

柏树谁能指,虚空莫问年。炉香聊闭閤,何处觅心田。

信马行行过太行,一川野色共苍茫。云蒸雨气千峰暗,树带溪声五月凉。

世事无端成蝶梦,畏途随处转羊肠。解鞍盘礴星轺驿,却上高楼望故乡。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判别俄惊半载馀,驰情今日倍如初。西风吹起南来雁,带得秋空一纸书。

  啼红,杏花消息雨声中。十年一觉扬州梦,春水如空。雁波寒写去踪,离
愁重,南浦行云送。冰弦玉柱,弹怨东风。

仰拜宣黄萃一门,更烦使者枉南辕。宠荣已过愚民分,存殁俱蒙圣主恩。

列爵称男分五等,封君有县亦通尊。区区戎马驱驰后,日月馀光照覆盆。

河边不见旧黄楼,绿暗荒城四月秋。风捲黄沙尘拂面,有人尚忆老坡不。

画饼饷饥人,安能克其虚。
悬雨在半空,弗肯及涸渔。
宁与悍儿处,莫与懦夫居。
懦夫信不足,悍儿义有余。

龙眠画马真是马,一匹犹当万金价。参差粉墨见龙媒,渴饮长江柳阴下。

我今老病无所求,但愿早赐归林丘。肩舆饱饭百不忧,閒看稚子骑犁牛。

名山终日尽勾留,曲径寻诗值暮秋。黄叶乱飞声飒飒,满湖凉雨送归舟。

勿谓参也鲁,孔门最少年。
能于一唯间,顿悟冠三千。
惹云非手植,自与薜萝交。
雨过苔侵影,秋来月照巢。
锡寒枝上挂,偈好叶中抄。
谁见僧行绕,烟凉夜磬敲。
惟圣观化,自源而流。
惟吏观化,自邑而州。
圣念於民,吏职其忧。
民壅於化,则吏之尤。
我相此邦,此邦之休。
昔民睽睽,胥戕以刘。
今民熙熙,式歌且讴。
昔民啼饥,谷粒不收。
今民夷怿,无佩犊与牛。
是曰化国,莫知其由。
我仪图之,惟孝友张侯。
侯有令德,不竞不球。
泽濡而春,令肃而秋。
磨夙夜不勤,惟民之诹。
孰冤而伸,孰贫而赒。
孰梗而顽,去其贼蟊。
孰巧而奸,锻其戈矛。
惟教化不行,如疾弗瘳。
既观厥成,泮涣以游。
经之营之,爰始爰谋。
乃筑斯亭,于江之陬。
如跂斯翼,如方斯辀。
如虹维桥,如鹢维舟,
如蓬莱瀛洲。匪曰予观,
临深极幽。尔化於成,
其政优优。如彼时雨,
云之油油。如彼源泉,
集於浍沟,惟百以留。
逆彼源矣,其流悠悠。
登彼亭矣,共乐浮浮。
尔嚣尔顽,化而善柔。
尔利尔铦,化而锄耰。
尔文而化,为苏为欧。
尔俗而化,为虞为周。
大德小德,劂义可求。
无不尔承,劂德莫酬。

  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臣以浅陋,误承圣问,迫于日晷,不敢久留,语不及悉,遂辞而退。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陈。

  伏惟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故能驾驭将帅,训齐士卒,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于是除苛赋,止虐刑,废强横之藩镇,诛贪残之官吏,躬以简俭为天下先。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太宗承之以聪武,真宗守之以谦仁,以至仁宗、英宗,无有逸德。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

  仁宗在位,历年最久。臣于时实备从官,施为本末,臣所亲见。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于方今。伏惟仁宗之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终始如一。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盖监司之吏以至州县,无敢暴虐残酷,擅有调发以伤百姓。自夏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之而中国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敢强横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闾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天下骁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辄败;聚天下财物,虽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钩考,而断盗者辄发;凶年饥岁,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者辄得。此赏重而信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能大擅威福,广私货赂,一有奸慝,随辄上闻;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此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之效也。自县令京官以至监司台阁,升擢之任,虽不皆得人,然一时之所谓才士,亦罕蔽塞而不见收举者,此因任众人之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终始如一之效也。

  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官女子;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未尝如古大有为之君,与学士大夫讨论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势,而精神之运有所不加,名实之间有所不察。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交私养望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农民坏于繇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埸之权。宿卫则聚卒伍无赖之人,而未有以变五代姑息羁縻之俗;宗室则无教训选举之实,而未有以合先王亲疏隆杀之宜。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

  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臣不敢辄废将明之义,而苟逃讳忌之诛。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则天下之福也。取进止。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